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早上起来,天空突然放晴,心情也轻松了许多。按照事先的规划,到长春站坐动车前往吉林市。上学时学习地理,吉林省吉林市以及吉林省会长春,常常让人困扰,如今总算可以实地探访,以解除当年笼罩在心中的迷雾。
龙嘉机场,刚好位于长春和吉林之间的铁路线上,从广东过来的时候,就是搭乘城轨来到长春城区,返程时依然准备从吉林坐动车到这个机场,已经提前购买了车票。为了方便,落脚点选在了吉林站的旁边,下车后在酒店放下行李,便开启了吉林城市的探秘。
第一站准备前往玄天岭炮台。
火车站前有公交站,刚一过去就上了公交,非常方便。只是过马路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这里的司机似乎没有礼让行人的习惯。开始以为是特例,之后遭遇了几次惊险的情况,便开始顺应当地的习惯,毕竟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坐公交时又遇到一件事,发现司机喜欢急转急刹,这在长春已经有所领教,但这次更惨,胸口直接撞到座椅靠背,造成的伤痛半个月才慢慢缓解。同样,吃了这次亏,以后每次上公交,赶紧先找地方抓紧再说。
玄天岭位于城北,大概已到城市的边缘。初到吉林,误以为城市的发展不过如此,后来发现是误会了。
玄天岭上有一座清代炮台,是此行的主要目标。虽然长春是大晴天,但刚出吉林站的时候,外面却在下雨。现在雨虽然停了,上山的路依然湿滑。路上遇到不少爬山的当地市民,和他们确认了路线,便向炮台方向进发。
空气的湿度较大,竟有一种南方常见的闷热感,这倒有些出乎预料。山不是太高,大概20分钟,就来到了山顶的炮台。凭栏俯瞰,只见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城市的高楼大厦则矗立在山谷之间,一眼望不到边。
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领土的蚕食瓜分。吉林将军奏请清政府,在此修建吉林炮台,以抗击沙俄的武装侵略。吉林炮台共动用白银两万两,由三合土夯制而成,东西长44米,南北长37米。
如今的炮台依然保留完整,因为刚下过雨,炮台入口处有些水坑,于是围着炮台转了一圈,看看能不能找到其它入口。炮台内外早已是古树参天,更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并没有找到其它入口,只能踮着脚由此进入。炮台上朝向北面象征性地摆放着几门铁炮,一群身着红衣的大妈,正喊着抗日口号在此拍照,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当年,炮台北面配置了大炮七门,包含一门射程达5千米的克虏伯大炮,以封锁吉林城北的交通要道。1900年,炮台被沙俄军队占领。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大炮被俄军拆毁。
站在山顶,看到了山脚下的玄天观,寻到一条盘山路,由此下山,去寻访这座道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