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桥,但是贵州的桥,总带着山河镌刻的磅礴与惊艳。
北盘江与花江交汇的峡谷间,花江峡谷大桥横亘天际,脚下是数百米深的峭壁深渊,身旁是云雾缭绕的喀斯特地貌。
前不久,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在网络上引发巨大流量,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成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名片。
其实,在有“桥梁博物馆”之称的贵州,桥早已跳出“通路”的单一属性。近年来,当地将桥旅融合作为推动旅游业升级的破局手段,锚定“贵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门户、全国桥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峡谷极限运动胜地”三大定位,以花江峡谷大桥为核心,将周边 50 余平方公里区域统筹打造成特色旅游景区。
要让这份桥旅融合的蓝图落地,把大桥的交通优势转化为带动发展的经济优势,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力托举。
大桥通车后,观光体验、特色消费、文创衍生各类场景,带来大量支付需求。在中国人民银行黔西南州分行的推动下,各金融机构为观景平台门票、峡谷摆渡车票、网红咖啡厅消费等20余家首批商户定制“专属结算码牌”,实现“一码在手,收款无忧”。码牌正式投入使用后,仅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交易数就达1.5万笔。
“基建为了人民、通车为了人民”。
其实,这座“世界第一高桥”跨越的不只是一座峡谷,更是山区百姓世代面临的出行困局,让大山不再隔绝希望。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打通了“黔货出山”的通道,让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顺畅外运,更串联起沿线美景,催生文旅新业态。
“大桥是政府给咱老百姓的一份大礼呀!以前2小时的山路,鲜牛肉难出去,饲料疫苗难进来。现在好了,2分钟就能过桥,客商多了,订单也增加了。”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猫猫寨养牛场负责人开心地说。
而面对特色农产品流通中的结算痛点,当地金融机构也及时跟进、精准发力,为产业发展筑牢资金流转保障。
针对鲜牛肉、水果保质期短、结算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当地金融机构为种养殖合作社和农户开立账户,并匹配网银、掌银、POS、码牌、手机号码支付和现金支付,满足企业、合作社、农户、客商等各方多样化、差异化支付服务需求。
大桥通车以来,各金融机构共为花江峡谷周边种养殖合作社及农户开立对公账户63个、个人结算账户220个、布放POS机具和码牌126台,实现出货即结算,资金快速到账,打通“黔货出山”关键通道,助力花江峡谷两岸群众增收致富。
紧扣“世界级景观地标+热门文旅节点”的双重定位,当地金融机构还积极谋划外卡受理环境建设,在大桥景观平台、餐饮住宿、文创展销等外籍游客高频消费区域,推动商户完成外卡受理终端改造,努力实现外卡受理全场景覆盖。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朱立轩 冯瑶 汪建华通讯员:邓叶子
图片来源:贵州记者站、网络截图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