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
融水专刊
1. 元宝山“果冻水”“快递”到市区啦融水在窑埠古镇举办专场推介活动 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出游锦囊”
元宝山“果冻水”风光怡人。
8月2日,“人间秘境 避暑胜地”——融水元宝山“果冻水”专场推介活动在窑埠古镇精彩上演。融水苗族自治县文旅部门、各大景区以及文工团组成的推介团,将融水得天独厚的“果冻水”文旅资源“打包”送入市区,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出游锦囊”。
当天,活动在开场舞《呀呜 幸福苗山》中拉开序幕。融水文旅部门工作人员化身文旅推介官,通过现场宣讲、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发放旅游景点攻略,介绍并重点推介了元宝山“果冻水”的迷人风光,近距离向市民朋友们呈现了融水文旅产品。
其中,山水揽胜一日游、生态度假两日游等多种精品旅游路线,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各大景区负责人也依次上台,分别对所在景区作了推介,现场人头攒动,咨询台前市民咨询热情高涨。
(通讯员:秦胜聪 蒙成远)
2. “ 果冻水”走红,生态赋能文旅的生动范本
□苗声远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果冻水”在这个夏天成为现象级旅游符号,清澈透明的水体不仅带来了清凉,更折射出生态资源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当“果冻水”的清澈与苗寨的风情碰撞出火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网红打卡地的诞生,更是一场关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果冻水”的走红绝非偶然。这种肉眼可见的生态优势,源于融水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与守护。水底沙石水草清晰可辨,本质上是生态高质量的直观呈现,而游客对这份清澈的追捧,恰恰印证了“生态优先”理念在旅游消费市场的深刻回响。在“清凉游”成为夏季旅游主旋律的当下,融水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转变具有示范意义。
融水的文旅发展并非单一景点的孤立走红,而是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全域旅游格局。从四荣、香粉、安太多个乡镇的“果冻水”多元亲水项目,再到周边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的联动发展,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既避免了旅游资源的同质化竞争,又实现了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让游客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延长了旅游产业链,提升了旅游综合效益。
融水的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启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与保护,也离不开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近年来,融水坚持“文旅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思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持续做好“山水文章”,这种久久为功的坚守,正是其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毕竟,游客向往的不仅是一时的清凉,更是能够持续感知的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
当然,面对持续升温的“清凉游”,融水需要保持清醒。如何在人气高涨的同时守护好“果冻水”的清澈,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避免过度开发,如何让旅游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当地群众,这些都是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唯有坚持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并重,才能让这份“清凉”长久延续,让融水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幸福不动产”。
融水“果冻水”的走红,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它告诉我们,当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当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就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文旅发展之路。
3.让“金点子”变成“金钥匙”
——国家科技特派团为融水发展持续提供技术动力综述
自2022年3月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得到国家科技特派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不仅为融水充实了科技与产业人才力量,更带来先进理念,推动融水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国家科技特派团融水团聚焦花生、生猪、肉鸡、水稻、中药材、杉木六大产业,组建专业帮扶团队。组团初期共有专家23人,经优化调整后,现有19名专家坚守一线,其中区外专家13人、区内专家6人,均来自全国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及大型国企。他们让“金点子”变成“金钥匙”,为融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为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见效,融水抓好统筹协调,构建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高位推动;县农业农村局明确专人负责沟通对接与日常服务,形成定期联络、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县情实际与团队优势,制定“一县一方案”及近远期工作计划,将帮扶任务纳入年度考核,以考核促提升,为特派团工作高效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在精准帮扶下,国家科技特派团工作成效显著,为融水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活水”。围绕“三覆盖两促进”目标,技术指导覆盖杉木、水稻和中药材等6个主导产业,驻点服务覆盖全县20个乡镇,带动当地科技服务覆盖全县209个村(社区);开展线上线下服务,促进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当地科技人员能力素质不断增强。特派团结合融水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特派团围绕产业技术服务、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形成“实地调研+供需对接+多方联动+聚焦需求+典型示范”的特色帮扶机制。
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凸显。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亲临指导,推动科技部专项《杉木林下中药材种植和高值加工技术集成示范》顺利实施;融水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评广西农业科技园区;花生产业组推广的“超宽行丛式甘蔗花生复合栽培”技术,实现亩均增收超1000元,土地效益大幅提升。今年7月,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50余名专家齐聚融水指导,产业功能不断拓展升级。每年投入不少于20万元,累计建成花生良种示范、水稻新品种试验、生猪遗传改良等10多个农技推广示范基地。其中,集“药、禽、渔、游”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创新了经营模式,拓宽了产业价值空间。
本土人才培育成果丰硕。依托帮扶机制,特派团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服务71场次,培训2500多人次,精准指导110人次以上,结对帮带87名基层科技人员,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技术骨干。同时,通过实地指导、课堂讲解、现场示范、生产实操等多种方式向农民、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传经送宝”,对接经营主体50多个,引进新品种20多个,对接经营主体50多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技术动力。
(通讯员: 覃美)
4. 青瓜+冬瓜 创业顶呱呱稻田掀起丰收“热浪”
村民在青瓜种植基地帮助种植户采摘。
“今年我们种了15亩青瓜、20多亩冬瓜,亩产分别超1万斤和2万斤,采收后直供市区市场。”7月30日,在永乐镇洛西村上里屯,蔬菜种植户吴建芳开心地说。这片瓜田是他返乡创业的成果。近年来,他持续引进良种,学习种植新技术,青瓜和冬瓜的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如今,青瓜、冬瓜成了永乐镇的“特色名片”,既丰富了市场“菜篮子”,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通讯员:黄诚)
5. 人工+农机 晚稻种植忙乡
村民在翻地。
融水镇东良村素有“融水粮仓”之称。8月2日,在东良村陆村屯,村民正开展晚稻种植作业。田间地头,耕牛与耙田机齐上阵,翻整土地的节奏此起彼伏。
一侧,施肥与运送秧苗的村民默契配合。另一侧,插秧与抛秧的劳作场景相映成趣。整片稻田洋溢着繁忙的农耕气息。
陆村屯水稻种植户陆先武介绍:“我们已经完成5亩晚稻插秧,计划再插10亩,争取在立秋之前全部完工。”
(通讯员:黄诚)
6. 立足高海拔 种植来发家
杆洞乡党鸠村近500亩黄金百香果即将上市
近日,在杆洞乡党鸠村的黄金百香果园里,藤蔓层叠,沉甸甸的百香果垂挂枝头,工人穿梭其中,正在加固支架,再过半个月,这批黄金百香果便可投放市场。
据了解,这片黄金百香果园是由党鸠村致富带头人梁志意承包种植的。经过三年不断摸索种植经验,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梁志意除了自己在党鸠村附近种植了近500亩黄金百香果,还带动了杆洞乡党鸠村及归江村10多户村民一起加入种植行列。此外,果园就近招工,让周边村屯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村每天有近10人在果园干活,工期半个月左右,每人每天能挣100元至200元。”党鸠村下党屯村民潘安成说。
据悉,该果园种植的黄金百香果品种为“钦蜜9号”,具有糖度高、耐储运等特点。近年来市场行情稳定,依据果型大小,批发价每斤3至12元不等。
“黄金百香果特别适合我们这里的高海拔环境,亩产可达2000斤。”同时作为融水群意禽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梁志意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市场需求旺盛,我们计划继续扩大规模,争取把黄金百香果打造成杆洞乡的特色主导产业。”
(通讯员:秦胜聪)
7. 绣娘们扳着手指算起了“幸福账”
在“家门口”就业,月入4000元,能就近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
绣娘们正在制作苗族刺绣。
融水苗族刺绣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8月4日,笔者走访当地刺绣企业发现,这一传统工艺正成为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在融水锦绣苗山刺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绣娘们正专注地操作机器、修剪线头,赶制苗族刺绣。该公司负责人梁瑞辉介绍:“目前有12名绣娘,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其中包括脱贫群众。她们每月收入约4000元,最高的能达5000元,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同样忙碌的场景也出现在融水镇西廓村的龙祥电脑绣花厂。在这里工作4年的何女士扳着手指算起了“幸福账”:“每月3000到4000元的收入,让我既能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又有了稳定收入,我觉得很满意。”
据厂长韦忠祥介绍,该厂的产品主要销往融水本地及贵州的苗族地区。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模式推动苗族刺绣产业化发展,不仅传承保护了历史悠久的苗族刺绣工艺,更让传统手工艺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法宝”,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动能。
(通讯员:黄诚)

图文来源:柳州日报
值班校 对:何海晔
责任编辑:黄杏俏
责任审核:梁立明
责任监制:龚祥友
出品单位: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旗下平台作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