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热浪让人无处可逃,
宕昌这座藏在陇南山中的小城,
早已备好满眼的绿意与沁心的清凉。
多数人奔赴宕昌时,总会先涌向官鹅沟的碧水飞瀑——那里75.1%的森林覆盖率像一把巨伞,将22℃的夏天稳稳托住,负氧离子爆表的空气里全是草木的清香。但宕昌的清凉,从不止于官鹅沟。那些藏在深闺的小众地,带着更静谧的绿意、更淳朴的风,悄悄演绎着“避暑”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连哈达铺这样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地方,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夏日舒爽。
滩子草原:云端上的天然空调
若说官鹅沟是灵动的水世界,
滩子草原便是铺向天际的绿绒毯。
这片藏在海拔2000多米处的草原,
像是被群山温柔环抱的秘境,
夏日平均气温不过18℃,
走在草地上,
连风都带着草叶的凉意。
远处的山脊线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脚下的草甸却热闹得很:蒲公英举着白色小伞,马兰花在草丛里绽出蓝紫色的星星,偶尔有牛羊甩着尾巴从身边经过,蹄子踏过青草的声音轻得像呼吸。找块平缓的坡地躺下,看云絮在蓝天上慢慢游,听风掠过草尖的沙沙声,阳光被云层筛成碎金,落在身上也暖得刚好,丝毫没有盛夏的灼烫。
傍晚坐在帐篷边,
看夕阳把草原染成蜜糖色,
山风渐凉时裹件薄外套,
才懂什么叫“一日过四季,盛夏如晚秋”。
牛头寺森林公园:溪流边的森系凉夏
离县城50公里的牛头寺森林公园,藏在良恭河畔的褶皱里,1400-2500米的海拔,把暑气拦在了山外。一进公园,浓密的松柏就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点,空气里飘着松针和湿润泥土的气息,吸一口都觉得肺腑通透。
爬到半山腰的牛头寺遗址,
坐在百年老树下歇脚,
山风穿堂而过,
带着远处森林的草木香,
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清凉境”吧。
鹅嫚沟:比官鹅沟更静的水世界
很多人不知道,官鹅沟的“姐妹”鹅嫚沟,藏着更温柔的清凉。这里少了几分喧闹,多了些水墨画般的意境,沿着栈道慢慢走,满眼都是翡翠色的湖和垂落的瀑布。
最妙的是清晨的鹅嫚湖,湖面像被熨过的绿绸子,倒映着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云杉,水汽在湖面轻轻浮动,走在湖边,裤脚都能沾到细碎的凉意。遇到落差不大的瀑布,水流顺着岩石层层漫下来,像挂了一帘水晶,站在瀑布下的观景台,细密的水珠溅在脸上,带着山泉水的清冽,连空气都变得湿湿润润的。
午后找个湖边的树荫坐下,
看阳光透过树叶在水面洒下跳动的光斑,
听着水流声打个小盹,
醒来时会发现,
连蝉鸣都带着点懒洋洋的凉意。
哈达铺:红色记忆里的夏日漫时光
提到哈达铺,
多数人想起的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是那些藏着历史温度的老店铺。
但夏日的哈达铺,
却有着让人安心的舒爽。
镇子坐落在山间盆地里,四周的青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热浪挡在外面。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两旁是灰瓦白墙的老房子,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午后的阳光被房檐剪得支离破碎,落在地上暖而不烈。偶尔有穿堂风从巷子里钻出来,带着街边小吃飘来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想找个竹椅坐下,品着小吃,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
傍晚去镇子外的田野走走,麦田、药田在夕阳下泛着金绿色的光,田埂上的野花随风摇曳,远处的炊烟在暮色里慢慢升起,晚风里全是药香和泥土的味道,气温刚刚好,不冷不热,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家的夏天。
宕昌的清凉,从不是单一的“冷”,而是山风、溪水、草木、时光共同酿出的舒爽。官鹅沟的美是热烈的,而这些小众地的清凉,却带着点“懂你”的默契——知道你想躲开人潮,想在树荫下听风,想在水边发呆,想在慢时光里找回夏天本来的样子。
这个夏天,
若你也想逃离热浪,
不妨钻进宕昌的这些小众角落,
让山风给你当风扇,
让溪水给你做冰饮,
让草木给你铺张绿毯——在这里,
连时光都会慢下来,
陪你好好过一个22℃的夏天。
来源:宕昌文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