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内地,她美似边疆;
之于边疆,她近如内地。
图/黑独山
有人说,她是最被边缘化的省份;
明明是中国面积第四大省份(约72万平方公里),却总需要强调自己是个省,她时而跟西藏配对,时而与青岛混淆。
图/石油小镇
有人说,她是最幸运的省份;
一省之内汇聚了中国三大自然区,既有青藏高原区的青南高原,又有西北干旱区的柴达木盆地,还有属于东部季风区的河湟谷地。
图/梦幻盐湖
她就是青海。
-01-
青海是个省
青海,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之一。
她地广人稀,72万km²生活着不到600万人口;她下辖八个州市,地名却取得平平无奇,以“东南西北”命名;她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在现实和网络中都缺乏个性标签。
所以人们常常忘记了她是一个省份。
图/鄂陵湖
但了解过青海的人,定会对她念念不忘。
“三区”、“三山”、“三江”让她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富翁”,坐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八种生态资源。
图/玉树草原风光
“三区”指青海“一省跨三区”的格局,她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省份。
图/俄博梁硫磺湖
“三山”指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等三大山脉,它们联手塑造了青海的地形格局,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
图/祁连山风光
“三江”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皆由此发源,她是三江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
图/澜沧江源头-杂多县
青海,是自然宝地,亦是文化明珠。
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有人类聚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河湟文化、热贡文化等文化遗存。
图/青海唐卡
隋唐时期,一条唐蕃古道打通了青藏高原和中原地区。
这条全长3000多公里、跨越世界屋脊的“贸易走廊”、“交流走廊”,促使了青海如今“多元一体” 的文化景观。
作为全国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份,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文明沃土,全国56个民族青海有54个,其中回、藏、土、撒拉、蒙古族是青海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
图/土族
汉族的社火、藏族的酥油花、土族的安召舞、撒拉族的篱笆楼、回族的“花儿”......在此交相辉映;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高达2361项,其中世界级6项,国家级88项。
图/玉树赛马节
青海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诗与远方的栖息地,亦是这片乐土上最生动的注脚。
-02-
青海没有海
青海没有海,但除了海,她几乎拥有一切陆地地貌。
从高山到盆地,从冰川到沙漠,从湿地到丹霞,从盐湖到黄土......青海是中国乃至世界地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图/茫崖艾肯泉
青海,美得不一般:
这里有5000平方公里的雪山与冰川,多被藏族人视为圣洁的信仰;
诸如阿尼玛卿雪山、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脉......
图/阿尼玛卿雪山
这里是被万湖簇拥的湿地王国,湖泊类型之全在国内罕见;
诸如“中国最大内陆湖”青海湖、“中国最大盐湖”察尔汗盐湖......
图/青海湖
这里是世界上盐湖最集中的地区,有150多个内陆盐湖;
诸如“天空之境”茶卡盐湖、“上帝的眼泪”大柴旦翡翠湖、“中国版马尔代夫”东台吉乃尔湖.....
图/翡翠湖
这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密集的雅丹群,总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组成了瑰丽的雅丹博物馆;
诸如俄博梁、大柴旦、花土沟、乌素特、黑独山......
图/水上雅丹
青海,野得不一般:
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国最大的国家公园,高寒生物多样性的 “基因库”。巍巍高山、潺潺流水和高原生灵,三江源的每一个元素都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可可西里,它是“人类的禁区”却是高原生命的“诺亚方舟”。藏野驴、野牦牛、雪豹、棕熊等 70 余种珍稀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图/藏野驴
图/藏铃羊
龙羊峡,黄河上游第一峡谷,在流水雕琢下尽展大地的力量之美。黄河水在此颠覆你的认知呈碧绿色。幸运的话,还能与岩羊、金雕等保护动物不期而遇。
国道315线青海柴达木区域,称得上是中国自驾顶级路线之一,穿行在茫茫戈壁上,风声呼啸,风光极致。
这个夏天,去遇见青海吧。
在磅礴、浩瀚、无际的自然里,
在“早春”“午夏”“傍秋”“晚冬”的气温里,
重新认识青海。
图/卓尔山
推荐自驾路线:
·END·
【作者:走吧网;公众号:走吧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