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盛会:第三十五届内蒙古那达慕记行
受邀的蒙古人......
......“ “歌游内蒙古 天天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盛大启幕。
在开幕式现场演出过程中,夏雨时断时续、时缓时急,但演职人员的全情投入和观众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千名骑手挥动国旗纵马飞驰,512名搏克手热情洋溢,在《歌唱祖国》的大合唱中,展现着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与热爱……然而雨水终究为远方来客设下天然的阻碍。于是,一个郑重而温暖的承诺在雨中诞生:7月20日那达慕将在同一片草原以更饱满的热情重现开幕式盛景内蒙古用这样的方式展现一个决心——草原欢迎八方游客的热情,没有“剪辑”,全是“直播”!
草原那达慕2025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娱乐、游艺”,是内蒙古传统盛会,相传设立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祈雨——下雨对草原、对牧民来说意味着风调雨顺,但是对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阴天下雨不出片,体验不到最好的那达慕,那内蒙古就承诺就用更好的热情,重新、免费再来一次!”......
—摘自:内蒙古文化旅游厅
“雨中的35届那达慕开幕式,大家在雨中沸腾,演员在泥泞中起舞,歌手的声音穿透雨水,观众站在草坪上热情欢呼,在这里你才会真正理解背上民族的无畏精神,坚毅的眼神、灿烂的笑容!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一点都不抗拒大雨,因为草原上雨水是祝福,马背上的中国红与析盼的雨水交织,便是国泰民安山河明月的滚烫图腾!从古至今那达慕的大门永远为朋友敞开分文不取,这是草原人民刻在骨子里的慷慨与豪情,此刻我们同沐甘霖共赴盛宴,去体验不一样的风情,此刻你才真正开始了解草原人民的底色,叫接纳和守护,接纳天赐的雨,也接纳生活的风雨,守护文化的传承也守护民族的风情!”
—来自抖音上的一段话
草原上的盛会:第三十五届内蒙古那达慕记行
—中勇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十五届那达慕......身着传统蒙古民族服饰,立于草原盛会间。身后骏马奔腾,彩旗与蒙古包呼应,天地间承载着蒙古民族的豪迈与传承,每一缕风都似在诉说古老与今天的故事,我在这鲜活的文化图景里,触摸历史与今天的交融 ......
蒙古博克 嗨 朋友想摔跤吗......
搏克:绣在绸缎上的勇气
博克会场一端传来震耳的呼麦。前方的圆形赛场上,两位搏克手正像两座移动的小山彼此周旋。他们穿的"卓达格"绸缎坎肩镶着铜钉,阳光照在上面,仿佛把整片草原的金光都缝在了衣料里。左边那位脸颊黝黑的汉子叫巴图,听说已是连续三届的搏克冠军,他每走一步,坎肩上绣的吉祥八宝图案就跟着晃动,像是在为他助威。
"开始!"随着裁判一声吆喝,巴图突然沉下重心,右手如铁钳般锁住对手的左臂。对手显然是个年轻后生,额头上还挂着没擦干的汗珠,但眼神里全是不服输的劲儿。两人在草地上你来我往,脚腕处的银饰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与周围观众的呐喊声搅在一起。旁边的蒙古族阿妈攥着转经筒,嘴里不停念叨着"吉祥如意",皱纹里都盛满了期待。
就在后生试图用巧劲绊倒巴图的瞬间,巴图突然一个转身,像草原上捕食的雄鹰般迅猛,只听"咚"的一声,后生已被稳稳按在草地上。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巴图并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弯腰扶起对手,两人额头相抵,交换了一个带着笑意的眼神。搏克的规矩里,胜利永远属于更有智慧的人,但尊重对手才是真正的草原风骨。
赛马:马蹄踏碎晨光
赛马是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天刚蒙蒙亮,跑道旁就挤满了人。骑手们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少年,穿着紧身的蒙古袍,腰间系着鲜红的腰带,像一束束移动的火苗。他们的马也打扮得格外精神,鬃毛上编着彩绳,马鞍上铺着绣满云纹的毡垫,有的马额前还挂着小巧的银铃,跑动起来叮当作响。
发令枪响的刹那,几十匹骏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最扎眼的是个梳着两条小辫的小姑娘,她伏在马背上,红色的裙摆被风掀起,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她的马叫"追风",是匹浑身乌黑的三河马,四蹄翻飞间,蹄子踏过带露的青草,溅起一串晶莹的水珠,在晨光里折射出七彩的光。
跑到中途时,有匹马突然打了个趔趄,骑手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眼看就要摔下来,他却猛地抓住马鬃,身子像片柳叶般贴在马背上,硬生生稳住了身形。周围的观众都为他捏了把汗,等他重新坐直身体时,人群里爆发出比冠军冲线时更热烈的掌声。赛事总管告诉讲,那达慕的赛马从不在乎输赢,草原的孩子就是要在马背上学会:跌倒了不算啥,抓稳缰绳继续跑才是本事。
射箭:弓弦上的千年传承
射箭比赛在敖包山脚下举行。靶位设在之外的草坡上,远远望去像一排彩色的小点。射箭手们穿着蒙古袍,右手拇指戴着玉扳指,左手稳稳托着弓身。他们用的牛角弓泛着温润的光泽,弓梢雕刻的鹿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听说这些弓大多是祖辈传下来的,弓身上的每一道纹路都藏着故事。
轮到白发苍苍的老额吉射箭时,全场突然安静下来。她拄着拐杖走到起射点,颤巍巍地举起弓,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贴在脸颊上。就在大家以为她只是来凑个热闹时,老额吉突然深吸一口气,原本佝偻的脊背瞬间挺直,拉弓的手臂稳如磐石。箭矢离弦的刹那,她喉咙里发出一声悠长的呼麦,仿佛在向草原的神灵祈愿。
"中了!"人群里有人高喊。那支雕着鹰羽的箭,不偏不倚插在靶心的红圈里。老额吉放下弓,对着敖包山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后来才知道,她年轻时曾是远近闻名的神射手,丈夫是位解放军蒙古骑兵,当年就是用她亲手做的弓箭在战场上立过功。如今她把弓箭传给了孙子,每年来那达慕,只是想看看弓箭与红色之间的传续......
尾声:风里飘着的故事
离开会场时,夕阳正把草原染成蜂蜜色。几个孩子举着风车在蒙古包之间追逐,风车里转出的不仅是笑声,还有搏克手坎肩上的铜钉反光、马蹄踏过的青草香、弓弦震颤的余音。一位智者说:"那达慕就像蒙古族与草原的心脏,每年重启一次,我们的根就扎得更深与健康永存。"
远处的敖包山上,经幡在暮色里轻轻飘动。我突然明白,那些在赛场上奔跑、角力、瞄准的身影,不正是在把草原的故事刻进时光里吗?当巴图的儿子将来也穿上搏克坎肩,当追风的马驹踏上跑道,当老额吉的孙女举起弓箭,这第三十五届那达慕的风,就会变成下一个十年、下一个百年里,被反复讲述的传续。
回程的汽车驶过草原,后视镜里的那达慕会场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一个跳动的光斑。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它藏在搏克手的笑容里,落在赛马少年的衣襟上,浸在奶豆腐的香甜中,变成草原的血脉,在每一阵掠过旷野的风里,悄悄诉说着古老与今天的约定。明年见,那达慕!......
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那达慕
2025.7.21.
注:
锡林郭勒是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流”或“丘陵地带的河”,指代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Xilingol League),简称锡盟,内蒙古自治区辖盟,以锡林浩特为主中心,二连浩特和多伦为副中心,以乌里雅斯太为东部重点节点,其他旗(区)政府所在地为骨干支撑。截至2020年5月,全盟辖2个市、9个旗、1个县、1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
2024年末,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为111.25万人。锡林郭勒盟户籍人口汉族665037人,蒙古族328306人,回族12009人,满族33276人,朝鲜族169人,达斡尔族945人,鄂温克族63人,鄂伦春族16人,壮族85人,藏族44人,锡伯族8人,苗族55人,土家族82人,彝族65人,维吾尔族1人,其它少数民族368人。
锡林郭勒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103公里;西与乌兰察布交界;南与河北省毗邻;东与赤峰、通辽和兴安盟相连;距北京直线距离460千米。
总面积20.26万平方千米,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自治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2024年,锡林郭勒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第一产业
锡林郭勒盟草食家畜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主要畜种中地方优良品种有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白山羊和苏尼特双峰驼、乌珠穆沁马;培育新品种有内蒙古细毛羊、内蒙古绒山羊、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引进品种有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肉牛等。
第二产业
2024年,锡林郭勒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5%,制造业增长2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长9.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5%;股份制企业增长6.7%;民营企业增长18.7%。
第三产业
2024年,锡林郭勒盟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其中,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4.0%和3.4%。
摘自:百度百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