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1818,赤壁火了”百万游客游赤壁首发团活动在赤壁市盛大启幕。这场以三国文化为魂、以创新体验为翼的文旅盛事,通过焕新升级的景区景观、沉浸式文化演艺和全媒体传播矩阵,成功打造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旅游盛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深度体验。
古韵新生:历史景区焕发现代活力
活动首日,游客们在焕新升级的赤壁各景区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响。羊楼洞明清石板街的青砖茶香与陆水湖的山水画卷构成诗意空间,武汉游客李女士在二度探访羊楼洞时,仍然有不同的体验。“羊楼洞是一座值得慢慢品味的古镇,在青砖黛瓦间放松身心令人惬意。”她说。
三国赤壁古战场作为核心景区,经过半年提档升级后全新亮相。沉浸式的表演让游客们可以在摩崖石刻旁凭古怀今,也可以在凤雏庵银杏树下感受历史,还可以在拜风台前虔诚祈愿。
赤壁大战陈列馆引入全息投影技术,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智慧直观呈现,实现了“一步一景皆故事”的沉浸式游览体验。
18日晚间的“焰遇·大美赤壁”烟花秀开创文旅演艺新范式。设计师巧妙运用烟花与灯火和音效技术,在夜空中构建出“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动态场景。18分钟的烟花秀,让游客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
同步开启的百名主播直播秀则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场景。主播们先后参观神武台、凤雏庵、拜风台、摩崖石刻、赤壁大战陈列馆等景点。每到一处,主播们都仔细聆听导游讲解,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并通过直播镜头和实时互动,将讲解内容分享给网友们,带领大家一同穿越回波澜壮阔的三国岁月。
艺术破圈:实景演艺激活文化基因
作为活动重头戏,跨界艺术家罗可歌担任导演的大型实景剧《赤壁·借东风》在东风剧场首次公演。演出中,随着“借东风”的号令响起,现代视角的说书人用年轻化的语言解构典故,带领观众一步步走进赤壁之战的核心。演员们通过精湛表演,将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多元艺术形式巧妙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战争的激烈与宏大。
演出现场还融入了赤壁非遗文化——脚盆鼓,游客们人手一个脚盆鼓,随着剧情节奏击鼓共鸣,化身英勇的赤壁将士,以铿锵有力的鼓点演绎着英雄的故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同时,特效与投影技术的巧妙运用,更是让火烧赤壁的壮丽场面逼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绚丽的光影特效勾勒出风起云涌的战争场面,箭矢呼啸、战鼓震响、火光冲天,搭配光影、水雾等特效,将观众带入金戈铁马、激荡起伏的三国古战场,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场决定天下三分的关键战役。
据悉,《赤壁·借东风》公演后,将正式在赤壁古战场东风剧场日常化演出,游客可购买演出门票进行观看。
未来,赤壁古战场景区将继续深挖三国文化内涵,不断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持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游客带来更加优质、独特的旅游体验,让赤壁的文化旅游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领略三国文化的魅力,感受赤壁的独特风情。
产业升级:全域旅游构建发展新格局
18日晚,赤壁古战场东风街正式开街迎客,这条承载着厚重三国文化底蕴的街区,历经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为游客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盛宴。
改造后的东风街以“三国文化”为脉络,精心打造全景式文化体验场景。占地面积达2.8万平方米,街区划分“入城篇”“市井篇”“军营篇”三个主题区域,成为全国首个沉浸式三国好运主题街区,以及三国特色消费聚集区。
东风街的目标不止于景区升级,更立志成为赤壁文旅城市会客厅。通过业态融合、科技赋能、夜经济激活等方式,构建起全时段、全龄段的消费生态。聚焦年轻客群,以国潮元素重塑传统文化符号,努力建设成为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感的文旅目的地,助力城市文化影响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不仅只是东风街,从前往赤壁古战场景区的道路开始,便开启了一场三国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翻新修缮后的道路,不仅平坦宽阔,更增添了诸多三国元素。
从古战场向全域延伸,赤壁正将乡村、城区、通道织成一张“大景区”网络。赤壁市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市正规划333公里城市绿道,将山水串联起来,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景区。目前,已建成55公里绿道。
赤壁还在大力实施“一路一景”工程,今年完成了G107、G351和高铁沿线提质。下一步,将推动京广铁路、陆水河、5条城乡连接线等通道改造升级,将全域变成流动的风景。
如今,文旅产业的“蝴蝶效应”正在赤壁显现:8个A级景区、10余处人文遗址、多项非遗技艺串联,叠加60余家酒店的提档升级,1.2万张床位规划将破解“留客难”;4个夜市街区与羊楼洞啤酒小镇建设,让夜间经济从“古战场”延伸至羊楼洞,覆盖到“城街巷”。赤壁正以文旅融合的“破局之道”,书写着从“单一景区”到“全域旅游”的转型答卷。
本报记者:见博 特约记者:但唐静
编辑:周萱
监制:向东宁
出品:新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