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风如柔丝雾若纱,柳泛新绿。循春风至安龙招提,与游人共览春景。
招堤游人
公元1089年至1091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期间,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和整治,并利用挖出的淤泥和葑草修建了一条从南山至北山,贯穿整个西湖、连接南北两岸的长堤,以便行人通行,后人念之颂之,称为“苏公堤”或“苏堤”。
招堤景区一角
600年后,公园1694年,安笼镇(今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游击招国遴为治理水患以保护城垣和农田安全,自捐2000两银子并亲率工匠开山伐石,挖土抬泥,耗时一年有余,筑起一道长80余丈、宽8尺的石堤,沟通了陂塘海子两岸,解决了水患问题,后人还在堤上建亭台、植柳栽桃种荷,形成了美丽的风景胜地。百姓感念之,将其誉为“仿白堤”、“肖苏堤”。
招堤景区大门
安龙县,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成长地。招堤旁的金星山上,镌刻有其十一岁时所作《半山亭记》,其右亭柱镌有楹联“携酒一壶,到此间畅谈风月;极目千里,问几辈能挽河山”,与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及报国之志相互呼应。
半山亭上镌刻的楹联
张之洞少年时期即显露才华与抱负。12岁代父作《十八先生祠堂记》,13岁作《吊十八先生文》,15岁参加顺天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解元)。其少年时期所作其《天香阁十二龄课草》,成为士子们备考科举的范本。
新建的兴义府试院
今招堤景区内树有张之洞塑像,建有“兴义府试院”。晨游者沿景区内步道徐徐行来,或随兴参观,或驻足品读、吟哦。
去岁草离离,新芽渐已发。今朝水尤暖,黑鸭戏其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俎宇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宋洁
三审 陈俎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