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名词和身份,据查,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一千七百多万初高中毕业生被冠以“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刻苦磨炼。
共同的经历记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录了知青们离开城市走出家门,在边疆、农村所经历的历练、坎坷、彷徨、苦闷,我们的青春太刻骨铭心、让人难忘。
如今,知青们都已进入古稀之年,老了就爱回忆,回忆青春岁月,回忆曾经的人和事,回忆那个我们曾经待过的地方。这也是我们经常聚会的缘由,以此来祭奠我们的青春!纪念那段难忘的经历。
2024.5.19原43团卫生队战友聚会蓟州盘山
1970年5月16号,我和同学们从天津下乡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43团,团部驻扎在内蒙锡盟西乌旗大草原,在那我才真正见识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诗句的意境。
在内蒙兵团,我曾经在团部卫生队工作过几年,在那几年,我和卫生队的全体医务人员,一起为全团干部战士的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共同的工作和生活,有苦也有乐,也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
原43团卫生所杜所长、李医生与卫生员合影,摄于1971秋季
后来,兵团解散归了地方,大家也各奔东西陆续离开了那个地方。离开兵团后,大家忙于生计,工作、成家、生子,很多战友再也没见过。时光飞逝,一晃我们已进入古稀,对于青春往事,时常回忆,也经常想起。前几年就计划着组织大家见面,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搁浅,至今才又提起。
43团卫生队医生和卫生员1974年在卫生队门前留影
北京籍战友赵宝佳是老三届高中生,比我们年长几岁,是我们的老大姐,为人真诚、热情,她热心地联系生活在全国各地的战友,经过商量定于2024年5月19日——5月22日,卫生队的战友聚会天津蓟州盘山农家院。
之所以选择蓟州农家院聚会,考虑大家能几天吃住在一起,一是聚会,二是聊天,三是游览盘山。
北京老知青赵宝佳大姐
战友们都很珍惜这次见面的机会,但由于战友们也已年逾古稀,有的战友身体状况不允许远行,还有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加,最后只有北京、西安、天津、内蒙通辽等十名战友及家属参加了蓟州盘山的聚会。2024年5月19日大家分别从各地乘坐飞机、火车、大巴车齐聚在天津蓟州盘山相聚一堂。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以后聚会的机会真是越来越少了,且行且珍惜吧!
北京来参加聚会的赵宝佳和李进春
从西安赶来参加聚会的李志民夫妇
从天津赶来参加聚会的贾朋丽夫妇
从天津赶来参加聚会的陈丽娟和胡景华
内蒙通辽来参加聚会的葛文武夫妇
参加蓟州聚会的原43团卫生队卫生员合影。
内蒙兵团由成立到解散大约有十年的时间,团卫生队也是不断地有人调进和调走。我们几个是卫生队最早的老卫生员,在一起共同工作生活了几年,我们几个女卫生员曾经都住过一个宿舍,吃住工作都在一起,留下很多难忘的回忆,再次见面真的很是感慨。
举杯庆祝我们的重逢
我们下榻在蓟州盘山附近的佳尚嘉农家院,条件还行,住宿干净,饭菜荤素搭配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也算可口,性价比挺高的。
农家院的伙食还是不错的,有鱼有虾,荤素搭配
战友相隔五十年未见,再次相见,激动的相拥。我们在客运站接到北京来的李进春,胡景华激动的抱住李进春眼睛微红,但李进春却一脸懵逼地问我“这是谁?”我赶紧告诉她是胡景华时,她说认不出来了,变化太大了。
是啊!当年二十来岁的我们青春、阳光、靓丽,如今已是七旬老妪,无论我们是多么的不情愿,但岁月这把刀还是无情地在我们的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真的是老了!
李志民是团卫生队年龄最小、为数不多的男卫生员。1975年被推荐上了大学,成为一名工农兵学员,现已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是战友当中的佼佼者。
我们下榻的农家院距盘山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晚饭后我们散步来到盘山,此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即将来临,夜幕中的盘山朦胧中更加神秘和壮观,也很漂亮。
夜幕中的盘山
抓拍下
夜幕降临,我们打道回府。
回去路过盘山土特产市场,进去转转,蘑菇、核桃、干野菜、干果、麻将鸡蛋等山货应有尽有,价格也不太贵。
未完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