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全是 “退日本机票” 的截图,有人刚办好签证就放弃,几百块签证费打水漂也认了;还有人订好的圣诞北海道滑雪行程,连酒店带机票一起退,宁可损失定金也不愿冒险。这波赴日游退订潮,可不是小打小闹 —— 航班管家最新数据一出来,连行业内的人都惊了:第 45 周中国大陆飞日本的航班量直接跌了14.5%,1189 班次的周航班量,跟今年暑期上海一地日均 75 对航班的热闹劲儿比,简直像换了个市场。
要说这事儿的导火索,还得看 11 月 14 号外交部那则安全提醒。不是不让去,是明明白白告诉你 “风险高”:今年日本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多了不少,好几起遇袭事件到现在都没破;更让人膈应的是,日本领导人还公然发表涉台挑衅言论,把两国交流的氛围搅得稀碎。驻日使馆早在 9 月就提醒过 “离集会远点、看好钱包”,这次算是把话挑明了 —— 出门在外,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别拿自己当赌注。
官方话音刚落,国内航司的反应快得让人意外。15 号当天,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川航五家大公司就齐刷刷出了免费退改政策,连细则都写得明明白白:只要是 12 月 31 号前飞日本的机票,不管是东京、大阪还是札幌,只要符合购票时间要求,退票免手续费,改期也能免费换一次。国航客服那边忙得够呛,政策刚出两小时,咨询电话就多了 3 倍,临时把 200 个客服坐席加到 500 个才扛住;东航更夸张,连夜升级订票系统,就为了让 12.8 万张涉日机票的旅客能顺利退改。
对比之下,日本那边的操作就有点让人寒心了。国内游客退酒店,没几家日本酒店主动提退款,得自己一遍遍地打电话交涉,有人退大阪的温泉酒店,光邮件就发了 7 封才要回一半定金;免税店更绝,之前贴满 “欢迎中国客人” 的标语,现在中国游客少了,连句安抚的话都没有,反倒是日本媒体还在嘴硬 “影响不大”。可数据骗不了人 —— 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中国客人比上周少了六成;东京迪士尼光是中国旅行团的退票就超过 2000 张;连京都红叶季的民宿,订单取消率都快到 50% 了,老板们急得在社交平台发中文求助,可早干嘛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航司的 “运力大转移”。南航直接砍了上海飞大阪、深圳飞大阪的热门航线;东航虽然还占着 19.6% 的中日航班份额,也悄悄停了不少冷门航线;连日本的全日空都宣布,12 月起要减 20% 的中日航线。这些腾出来的飞机和机组人员,全被调去了东南亚 —— 泰国、马来西亚那边最近火得不行,南航广州飞曼谷的航班,一周就加了 5 班,机票秒光;东航上海飞普吉岛的航线,上座率直接冲到 90%,跟赴日航班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这波退订潮,早有苗头。今年下半年开始,赴日航班就有点 “降温”,只是没这么明显。一方面是日本旅游的吸引力确实不如以前了 —— 泰国免签、马来西亚落地签,东南亚国家又便宜又热情,机票比飞日本便宜一半,谁还愿意花大价钱去日本挤?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调整后,不少企业把跨境差旅预算砍了,商务客少了一大块,之前上海飞东京的商务舱经常满座,现在空座都不少。加上这次安全提醒,算是把最后一点出行意愿给浇灭了。
日本旅游业现在慌得不行,毕竟中国游客可是他们的 “摇钱树”。2024 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占了所有外国游客的 30%,今年上半年更是涨到 35%,人均花 1.1 万人民币,比欧美游客能花多了。日本观光厅之前还乐观预测,2025 年中国游客能花够万亿日元,现在看来悬了 —— 光是第四季度,旅游业收入就得少 3000 亿日元(差不多 143 亿人民币)。更要命的是就业,每少 100 万中国游客,日本就少 2.3 万个工作岗位,中文导游、免税店导购、民宿管家这些靠中国游客吃饭的人,现在都在担心饭碗。
有人说 “这是跟风退订”,可真不是这么回事。社交平台上,不少人晒出自己的退订记录,理由都很实在:“不是不想去,是不敢拿安全赌”“孩子还小,没必要冒风险”。也有人因为机票不能退改,还是按原计划去了,但都会提前跟驻日使馆报备,每天跟家人报平安。毕竟谁也不想高高兴兴出门,最后闹得不愉快。
现在再看赴日游的未来,真不好说。日本要是还不拿出点实际行动,改善治安、保障中国游客权益,光靠嘴硬没用。毕竟游客的眼睛是雪亮的,安全和尊重得不到保障,再美的樱花、再好的温泉,也留不住人。
那些还在纠结“该不该去”的人,不如先看看日本的实际行动。毕竟,好的旅游目的地,从来都不用靠游客“委屈自己”来撑场面。
最后想跟大家说,出门旅游图的就是个安心。不管去哪,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别被 “打卡” 绑架。如果最近有赴日计划的,不妨再等等,看看日本后续的动作;要是想出去玩,东南亚、国内的云南、新疆都是不错的选择,没必要非得往有风险的地方跑。
你们身边有人退了赴日行程吗?评论区聊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