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对松江了如指掌:不就是佘山、大学城、还有几个网红打卡点吗?结果这次去了一趟,我的印象被彻底刷新了。
原来,松江早就不是那个“熟悉的远郊”了。今天必须说说我对松江的5个真实印象,保证让你也想立马去体验一把!


01 上海之根,不是吹的
说起上海,很多人脑子里就是外滩、东方明珠。可我这次在松江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做 “上海之根”。
松江的“老”,不是一般的老。广富林文化遗址直接把时间轴拉到了新石器时代,那里保留着长江下游史前文明的珍贵遗存。站在骨针广场,看着那些古老的工具,我真切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底蕴。
更让我惊讶的是,松江博物馆里那些碑刻告诉我,唐代这里就设县了,元朝升为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松江府都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镇,甚至有 “苏松财赋半天下” 的说法。
我第一次在松江找到了“根”的感觉。

02 古韵今风,完美同框
松江最让我喜欢的一点是——这里的历史和现代不是割裂的,而是自然交融在一起的。
松江二中校门口就是“云间第一楼”的遗址,学生们每天从唐代的底基上走过。有轨电车从仿古城墙前驶过,橙色车厢映衬着青砖灰瓦,一点都不违和。
最有趣的是云间粮仓,上世纪的老粮仓变成了文创园区,筒仓上画着创意壁画,里面居然藏着上海最大的啤酒博物馆,有超过1万种啤酒。
松江人似乎特别懂得怎么让老建筑说话,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

03 园林古迹,低调奢华
说起上海的古典园林,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豫园。但松江的醉白池才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
醉白池始建于宋代,连名字都很有来历——是清代画家顾大申为表达对白居易的崇敬而取的。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走在里面,能感受到别处没有的静谧和雅致。
方塔园里的宋代方塔和望仙桥,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桥。而松江唐经幢建于公元859年,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这些古迹不像外滩那么张扬,但却默默诉说着上海真实的历史故事。

04 山水相连,上海罕见
我从小就遗憾上海没有山。但松江居然有“九峰十二山”!虽然最高点西佘山海拔才100.8米,但毕竟是上海陆地第一高峰。
天马山的护珠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要斜,站在下面都担心它会不会倒下来。小昆山是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山上还有他们读书的遗迹。
最让我惊喜的是浦江之首——黄浦江的起点。站在那里看三江汇源,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说水是松江的灵魂。

05 书香气息,无处不在
松江真的有股别处没有的“书卷气”。历史上松江就有“五多”:读书人多、写书人多、藏书家多、书院多、读书成才的名人多。
《明日歌》的作者钱福是松江人,董其昌提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也是在松江写的。
今天的松江大学城是开放式大学群,钟书阁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走在松江新城,到处都能感受到那种书香传承。

松江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少景点,而在于它完美平衡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都市、传统与创新。作为“上海之根”,它没有躺在历史上睡觉,而是让历史活了起来,与现代生活创造性结合。
如果你也想去松江,我建议:别只盯着那几个热门景点,多去乡村走走,多和当地人聊聊,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上海,一个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上海。
毕竟,了解松江,就是了解上海的另一种可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