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丰富“低空+”场景,培育省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近两年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黄山旅游)不断探索低空经济应用新场景,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开局:开辟无人机运输新模式
从山脚下满载物资起飞,只需17分钟就可以来回山顶一趟,运输的物资基本涵盖了景区日常经营的物资种类。2023年5月,正式启用的无人机运输开启了黄山风景区物资运输新纪元,成为黄山旅游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的场景之一。
长期以来,黄山风景区物资运输依赖“索道+人力”模式,但是目前挑山工平均年龄55岁以上,老龄化严重,人力挑运模式与客流增加所带来的物资需求增加的矛盾不断提升,运力不足给景区经营和生态保护带来了很大挑战。这不仅是黄山也是全国山岳型景区人力运输模式共同的发展困境。
基于此,黄山旅游从2018年便开始寻求新的运输方式,公司组建了物资运输改革团队,将“走出去”考察和“引进来”测试相结合,同步开展了以单轨和“攀山侠”履带运输车为主的智能陆地运输、以无人机为主的智能低空运输测试。经多维对比,依托无人机进行的低空运输模式具备运输效率高、对环境景观影响小、设备灵活轻便不与客争道三大优势,更符合黄山风景区山情实际和运输需求。
聚焦无人机运输赛道后,东进航空及大疆无人机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稳定的试飞表现崭露头角,在历经多次试验探索后,2023年5月,黄山启动无人机运输常态化试点,开辟慈光阁至天海段3.2公里航线,运输物资涵盖食品、日用品及垃圾清运等场景。无人机航线独立于游客步道,既保障安全,又避免生态破坏,有效形成了“人机互补”。
自2023年5月至2024年末,无人机共计飞行29650趟(上下2架次/趟),运输生活垃圾、各类食材、工程物资、布草等各类物资1345吨,单日最大运输量突破6吨,不仅开辟了山岳型景区物资运输的新篇章,还有效破解了传统运输瓶颈。
后续黄山旅游还将结合景区实际,进一步打造“四纵一环”的低空运输布局,开辟“钓桥—天海”“慈光阁—天海”“云谷寺—玉屏楼”“太平索道—北海”4条航线,构建全方面、立体化的低空运输网络,更好地服务景区的物资运输,提升生态环保水平。
延伸:积极参与紧急救援
2024年6月18日至20日,持续的暴雨、肆虐的洪水袭击黄山全域,歙县绍濂乡受灾严重,桥梁水毁、道路塌方。绍濂乡塘古村、清溪村、小溪村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山中“孤岛”,救援物资的运送成为横亘在救援工作前的难题。
6月21日凌晨,歙县寻求支援的信息发至黄山旅游,公司旗下园林开发分公司用来运输物资的无人机成为空中救援最好的方式。接到歙县求助和公司通知后,团队人员携带4台无人机积极响应,因为塘古村通讯信号中断,无法远程操控无人机降落,团队人员徒步翻山越岭至塘古村附近,手动操作无人机降落,为受灾村民空投方便面、饼干、面包、矿泉水等应急物资。此次救援是拓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又一生动实践,提升了社会应急响应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
拓展:“低空+”新场景的应用
黄山无人机运输的成功,催化了低空经济的多元发展,近两年来,黄山旅游以“低空+”为核心,构建更广阔的应用版图。
黄山旅游与黄山邮政跨界合作,开通全省首条无人投递邮路,无人机项目和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的突破,让快递包裹“飞”进景区。
2024年9月29日,黄山旅游母公司——黄山旅游集团旗下速洁洗涤公司无人机布草空投服务首飞成功,作为“低空经济+现代物流”新业态的一次尝试,不仅为广大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体验,赋能全市民宿产业链升级,还为加速推动低空经济落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年9月30日,黄山旅游集团与安徽通航集团合作推出的黄山迎客通航东黄山悠悠湖低空旅游项目实现首航,不仅创新了旅游体验,还大幅降低普通大众的航空消费门槛,成为低空经济成功运营的又一示范场景。据统计,2024年国庆期间,东黄山悠悠湖空中游览基地累计飞行87架次,接待游客235人次。
下一步,在低空经济建设领域和无人机山岳运输物资上,黄山旅游将进一步提升行业话语权,将联合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编制无人机山岳运输物资全国团体标准,不断提高软实力,输出先进经验,依托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黄山的保护管理、经营发展持续赋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