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44年,马里千肩负着运输国际援助我抗战物资的重大使命,率18辆车的车队浩浩荡荡从兰州出发,奔赴近8000里外的新疆叶城,接运由印度转运来的轮胎等。本文真实呈现作者在哈密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当时军事形势、政治生态、民族风情、经济民生等各方面情况,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10月16日 晴
星星峡到哈密之间的汽车,1930s
从猩猩峡进新疆地带,穿行了一大片戈壁滩后,一部分车辆又要修理了,而且听说我们要去的南疆木料缺乏,决定在哈密把轮胎架子搭好,打算利用这段修车装架的时间,先飞迪化和省府接洽沿途照料事,上午到航空检查所登记机票。
饭后分别拜访地方当局,新疆官吏多东北人,言谈之间,对盛世才的恐怖手段,犹有余悸。县府天井中多X族罪囚,戴着镣铐晒太阳(浴日),似乎并无逃逸的意向。一般而言,X族人都很诚恳,将来政治清明,如果能从教育、通婚、卫生三项着手,当能和内地逐渐融合。
哈密回城北门,民国
哈密有新、旧、回三城,闹市在旧城西门外的得胜镇番两街。附郭水渠纵横,绿杨载道,天山积雪,终年不消,村落间牛羊放牧,茅屋棋布,时见维族女子,戴白头纱,策马而过,状甚健美。成词一首:
八月秋风寒草黄,鹰声吹起动悲凉。天山拥雪穹庐小,瀚海无边岁月长。 人寂寞,暮苍茫,绿洲尽处绕垂杨,蛮刀快把冰瓜剖,且认伊州作故乡。——《鹧鸪天》
哈密回王墓,1947
回城北门外有回王坟,是阿拉伯式的建筑。顶作穹窿形,砂绿琉璃瓦,颇壮丽。墓门两侧立回文碑各一方。惜保护不善,已渐驳落。
10月17日 晴
哈密原驻有机械化部队一团,俗称红八团。据地方机关供给每月用粮估计,人数约有四千余人,并配有飞机27架,平时练习野战,常常以哈密至猩猩峡一带为范围。斯大林格勒战事紧张,才奉命撤回本国(注:实际原因主要是1942年国民政府开始接手新疆)。临走时将一切设备拆去,营房则由地方机关以羊数万头易得。现在是国军十八混成旅总部,经过整理,已复旧观。营房都是新式建筑,规模阔大,且树木茂密,柳树成围,颇有“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的气概。
龙王庙也是风景区,现是×××师部。范围虽比总部为小,因有宽广的水渠穿过,柳阴匝地,芦草作花,草地上正有士兵球戏,夕阳相照,几忘置身塞外。(1931年,哈密动乱,龙王庙主体建筑毁于兵燹。)
晚用X兄来办事处,以新猎得的斑鸠油炸来佐酒,颇尽兴。
车辆修理两日来尚未动手,搭架的木料也没有买好,看来交托办事处代办,真不知哪天才能完工,于是决定亲自督赶。先行飞迪化事,只好作罢。
10月18日 晴
致函航检所,撤销飞机票登记。和X同在一家东干(回族)馆子里吃羊肉包子和粉汤,回味不是很好。归途遇到一群买卖肥羊的哈萨克人,大家骑在马上,握手论价,边塞风情如画。
到停车场督修车辆,去油库看木架,又向修理所领物料,恐怕在哈密还有三两天要住。
从办事处到停车场要经过著名的西河坝,这是哈密的平民乐园,高大成群的柳树下,流着汩汩的渠水。在夏天,年青的维族男女,都到这里来消暑,曲弓(维语“壶”)里装着凉水,竹筐里带着葡萄,求爱的歌声从柳荫下透出来,婆娑的舞姿照在清澈的水面上。等到夕阳落下天山,红霞拥着山顶的积雪,变幻出绮丽的光彩,男的跳进渠水,洗个冷水浴,然后通体清凉,再踏着月色,一双双地并肩私语着回家,无疑是原始的诗境。
河畔歌舞,1947
晚间,哈密区行政专员请我们吃饭,这位专员姓孔,山东人,军人出身,颇豪饮。饭后留X厂长等作竹战(指打牌),我就先回办事处休息。过去新疆禁赌很严,最近也松弛了不少。
哈密是新疆第九区治所在地,全区辖哈密、镇西(今巴里坤)、伊吾三县和七角井设治局。共56623人(哈密县35836人),其中维族26804人,汉族20530人,(仅镇西一县占12227人,居新省各县中汉族占各该县人口总数百分比的首位),哈族6278人(大都在镇西和哈密县属的天山里游牧),东干族2820人,其他191人。
哈密郊外的废墟
面积145050方公里(哈密县79420方公里),新疆全省十区中的第6位。平均人口密度每方公0.39人(哈密县0.45人),耕地105.2方公里(哈密61.4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0.07%。每方公里耕地内人口为539人(哈密县588人)。
农产以小麦为大宗,但全年总产量不足5万石,难以自给。人民多从事畜牧。矿产经调查有煤、铝、硝、磺、明矾等,森林在天山北麓,产量都不丰富。概括地说,第九区是新省比较贫乏的一区,将来发展的希望,还在畜牧方面。
马里千《现代公路》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喜欢点个赞,大家都来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