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荣到永济,游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而普救寺大概是这几天运城访古遇到游客最多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不得不说,普救寺是懂宣传的,毕竟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但对于访古爱好者来说,普救寺实在乏善可陈,目之所及的建筑几乎都是近年新建,唯一值得看的只有明代的普救寺塔。
其实普救寺也算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武则天时期,初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然而,岁月沧桑,寺院屡经毁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一场大地震,更是让寺院几乎全部坍塌。如今我们所见的普救寺,除普救寺塔和菩萨洞外,绝大多数建筑均为1985年后依原样修复。
尽管多为现代重建,普救寺的建筑布局仍颇具特色。寺院依峨嵋塬地势而建,自下而上分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踏入山门,一道陡峭的石阶直通上层,气势恢宏。其中,西轴线为唐代形制,包括山门、大钟楼、普救寺塔等;中轴线为宋金形制,有天王殿、菩萨洞等;东轴线则为明清形制,包括僧舍、斋堂等。
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基本上就是直奔普救寺塔而去,不过因《西厢记》故事的原因,现在更多人叫它“莺莺塔”。莺莺塔为密檐式仿唐砖塔,平面方形,与西安大雁塔、小雁塔有点相似。塔身七层以上骤然收缩,更显灵秀挺拔。虽为明代重修,却保留了唐塔的典型特征,如塔檐微凹的优美曲线。遗憾的是,塔内阶梯与甬道现已不对外开放。据记载,塔内原可攀登至九层,但六、七层之间无法直接相通,需下至五层方能继续上行,结构巧妙,令人称奇。
然而,莺莺塔最令人惊叹的,并非其建筑形制,而是它神奇的声学效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重庆潼南大佛寺石琴并称为“中国四大回音建筑”。在塔的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传为匠师筑塔时安放金蛤蟆在内,实则塔身中空所致。莺莺塔回廊西侧外有一个击蛙台,这是击石的最佳位置;台下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名叫蛙鸣亭,这里是听类似青蛙鸣叫回音的最好去处。总而言之,大概是特殊的地形地貌+塔身每层檐的抛物线形状+塔材的反射效应共同创造了这些现象。
名字 | 普救寺
门票 | 60元
⛳地址 |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