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这座屹立于塞外的千年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岁月的传奇。它曾是北魏的都城,见证过鲜卑民族的辉煌崛起。如今的大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业街热闹非凡,宽敞整洁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的公园里人们悠然自得。
作为九边重镇之首,大同的城墙以其“凤凰单展翅”的独特形态,见证了无数金戈铁马与边贸互市的喧嚣。它高大厚实,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环绕着这座城市,守护着一方安宁。城墙上的砖石,历经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斑驳陆离,但它们依然坚固如初,见证着大同的兴衰变迁。城墙上的一座座角楼、敌楼,错落有致,宛如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望着这座城市。而城下的护城河,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秀丽。漫步在复建的城墙上,脚下的每一块砖都试图与你诉说一段1600年前的往事。那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同文明的血液在此交汇融合。
华严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它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 1559 平方米。它采用 “移柱减柱” 法,拓展出开阔的礼佛空间,1003 块平棊如星群密布,殿顶 4.5 米高的琉璃鸱吻,工艺考究,造型精美,是金代琉璃工艺的活标本。殿内,五方佛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祥,目光深邃。四周的二十诸天像,造型生动,性格鲜明。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其塔下的千佛地宫采用 100 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下华严寺的天王殿、薄伽教藏殿等建筑,同样各具特色。薄伽教藏殿内的合掌露齿菩萨像,更是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她头戴花冠,身披轻纱,面容秀丽,眼神温柔。
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历时约150年。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 1 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附属洞窟 209 个,雕刻面积达 1.8 万多平方米,大小造像 5.9 万多尊。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当你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佛教盛行的年代。以 “昙曜五窟” 为代表的早期造像,体量巨大,高鼻深目,带有明显的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又融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审美与力量感。中期石窟则展现了汉化趋势,佛像服饰变为 “褒衣博带”,面容清秀温和。第 20 窟露天大佛的慈悲微笑,第 6 窟中心塔柱上繁复精巧的佛传故事浮雕,都展现了北魏工匠登峰造极的技艺。站在佛像前,你会被它们的宏大与精美所震撼,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响起,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荣耀。
走进大同古城的街巷,就如同走进了一条充满烟火气息的时光隧道。这里的街巷纵横交错,宛如一张巨大的棋盘,每一条街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韵味。没有急促的行程,没有必打卡的景点,只是顺着街巷的走向,任思绪随光影流转,看老城墙与现代咖啡馆的玻璃窗相映,听传统晋剧的唱腔与便利店的门铃相融。
大同美食同样精彩非凡,融合了多民族的特点。刀削面堪称大同美食的一张名片,削面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削出的面条细长有棱角,口感 “外滑内筋”,制作过程极具观赏性。百花烧麦也极为精彩,其面皮薄如蝉翼,蒸后晶莹透馅,边口雪白如 “梨花开瓣”,九味肉馅手工切丁,咬破瞬间油汁奔涌,肉嫩皮韧。还有黄米凉糕、大同羊杂、灵丘苦荞凉粉等等,让每一个品尝过的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魅力。
暮色渐浓时,古城墙亮起暖黄的灯光,与家家户户窗内透出的灯火连成一片。霓虹灯闪烁着五彩的光芒,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