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转眼间,“十四五”收官在即,硕果盈枝,“十五五”序幕将启,蓝图正绘。
在你我他的身边——
南河绿道功能上新,复兴街烟火焕新;
年轻人带着梦想,到乡村仰望星空;
“幸福水城”成色更足;
“智造高地”质效跃升;
……
这些可感可及的“津”喜,就在家门口的变化中。
成都新津推出系列策划报道
“我家门前・‘津’喜多”
通过你我的视角
勾勒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每周二、四、六晚上
与大家见面
一起看见
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津”喜
今天,第十四站
我们走进
不久前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
新津宝墩遗址
“没想到这里不仅能看到4000多年前的陶器,还能亲手体验‘挖’文物,这趟来得太值了!”秋假期间,来自成都青羊区的00后游客小张,在宝墩遗址“玩嗨了”!
今年以来,像他这样专程来“打卡”宝墩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
正在“挖”文物的小朋友们
“能明显感觉游客结构在变‘年轻’!”新津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来这里的,学术团队或中年游客偏多,现在很多是90后和00后,不少人还专门穿着汉服来拍照。”
作为中国长江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宝墩古城遗址距今约4500至3900年,其配套博物馆拥有“发现宝墩”“巍巍古城”等四大单元,系统呈现了考古的历程与先民的智慧。
俯瞰宝墩遗址
今年6月,最新公布了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宝墩古城遗址名列其中,成为四川省继三星堆、金沙、邛窑之后的第四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志着其保护与利用水平迈入国家级行列,人气也不断攀升。
每逢节假日和周末,都有不少家长带小朋友前来研学。
研学活动现场
家住成华区崔家店的欧先生一家,便是其中之一。“娃娃在学校就听老师说宝墩,早就想来了,这里既能学历史,又能参加《小小考古家》等研学项目,确实值得来。”
“宝墩热”的爆火出圈,并非偶然。
今年7月,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塑造“古蜀之源·诗画新津”文旅品牌,构建“文商农旅体”特色名片矩阵,擦亮“古蜀宝墩”文化名片,加强宝墩遗址保护展示,促进宝墩文化创新发展、交流互鉴,释放更大综合价值。
两个月后,宝墩遗址考古三十年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天府农博园成功举行。活动期间,宝墩、三星堆、金沙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更是联手签署了为期3年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主题活动现场
“宝墩、三星堆、金沙作为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不仅在保护与展示文物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也为遗址可持续发展探索路径。”三星堆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肖灿在会上表示。
就在刚结束不久的赛艇赛期间,不少游客和中外大学生也来到宝墩遗址参观,通过社交软件将宝墩的独特魅力传递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赛艇选手参观宝墩遗址博物馆
“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惊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墨尔本大学的赛艇队员Alex Leviny兴奋地说。
墨尔本大学赛艇队员 Alex Leviny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动三星堆、金沙遗址,制作宝墩古城VR场景,实施宝墩古城遗址虚拟沉浸式探索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出版《宝墩遗址志》等研究专著,讲好宝墩文化故事。”区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宝墩遗址的“活化”实践,已见成效。
截至目前,“宝墩好物”系列文创产品已推出近300款,就在上周,被誉为“天府第一灶”的宝墩陶灶还在中外文旅交流互鉴大会上惊艳亮相,成为新津对外展示的又一张名片。
“天府第一灶”宝墩陶灶
与此同时,宝墩音乐节、宝墩村晚、宝墩讲坛等品牌活动,不仅擦亮了“宝墩文化古蜀之源”城市名片,还带动宝墩遗址考古工地周边村民人均增收9000余元。
宝墩文创产品
新消费场景,也生长开来。
宝墩镇玉龙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田中间·站台茶咖”,它由绿皮火车车厢改造而成,与周边的古原茶室、栯禾茶宿等,共同构成了新的打卡地。
“这几天一出太阳,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过来坐一坐,点杯咖啡,对着稻田和不远处的古城遗址发呆、拍照。”游客小彭开心地笑了。
田中间·站台茶咖
传承。活化。生长。
这座沉睡数千年的宝墩遗址,正以全新的面貌再次“苏醒”,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目光。正让世界看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