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文物“四普”
研学专线
探寻江南文化根脉
江南文脉
绵延千年
文物遗存
静述往事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推进之际,为进一步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苏州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姑苏繁华·鱼米之乡”苏州文物游径为线索,特别推出文物“四普”主题研学活动。以沉浸式、场景化体验,串联起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点位和文化场馆,带领市民游客触摸江南文化的肌理与温度。
本期推出“鱼米之乡”“水乡古镇”
两条主题线路
一起溯源江南文化物质根基与生活美学
↓↓↓
线路概览
01 鱼米之乡
从史前稻田到天下粮仓
从“饭稻羹鱼”到“仓廪实”
感受跨越六千年的生生不息
集合时间
2025年11月29日(周六)12:00
出发地点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线路设置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阳澄湖1971仓坊
线路属性
免费
报名人数
30
线路亮点
从草鞋山遗址的史前稻田出发
开启文明溯源之旅
亲历鱼米之乡的悠久根脉
在阳澄湖畔的现代粮仓中
亲手制作一份松糕
感受从“天下粮仓”到生活美学的焕新
点位介绍
草鞋山遗址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东北侧、阳澄湖南岸,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之一,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最令人瞩目的发现之一,是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大型古水稻田系统,距今约6000年,呈现清晰的水沟、田埂等结构,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人工灌溉水稻田。
阳澄湖1971仓坊
阳澄湖1971仓坊由原消泾粮仓改造而成,占地面积9378平方米,承载着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记忆,包括原用于粮食收购和储存的5个圆形筒仓和5个长方形粮仓。以“匠心造物”为主题,以“非遗手作+”为文旅融合突破口,仓坊设有阳澄印象、吴元新苏州蓝印花布艺术馆、手工艺术家部落、姚绣、鬻缂坊、澄泥工作室、老粮仓记忆·老物件馆等项目,形成“产、学、研、销”体系,致力于打造青年手工艺人和青年艺术家的孵化基地。
02水乡古镇
行走石板巷陌
于斗米尺布间
寻访江南记忆
集合时间
2025年11月29日(周六)12:00
出发地点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线路设置
苏州民俗博物馆-甪直古镇(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万盛米行旧址)
线路属性
免费
报名人数
30
线路亮点
观民俗百态
感苏式生活之鲜活
完成一场灵动深刻的水乡浸润
行走百年米行与旧时学堂间
感受一代师者的精神风范
与吴地深厚文教传统
点位介绍
苏州民俗博物馆
苏州民俗博物馆位于潘儒巷32号,馆舍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的后四进(原为贝氏宗祠)。该馆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都市民俗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于1986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成建制并入苏州博物馆。2024年7月,苏博启动了涵盖建筑修缮、展陈提升、消费场景升级在内的综合提升改造。2025年6月底,苏州民俗博物馆于原址焕新开放。
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
叶圣陶墓及执教处旧址,包括庄重的花岗岩墓园和完整的执教旧址纪念馆。墓园石刻以桃李花纹象征叶圣陶先生“万世师表”的教育成就,彰显后人对其的敬仰之情。
万盛米行旧址
坐落于江南水乡甪直古镇的中心地带,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米业建筑遗存。它不仅是昔日米行经营的实物旧址,更是一段江南稻米经济与市镇生活的活态记忆。
扫码报名
共赴一场与江南文脉的深度对话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哦!
报名须知
1.本活动为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2.市民游客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线路。每位报名者最多可携带一位同行者。
3.报名参与者需本人身体健康,没有影响参加活动的不适、损伤、疼痛或其他疾病。
4.鉴于游览时间较长,有一定的活动强度,为切实保障市民游客的健康安全与服务体验,建议7周岁及以上、70周岁及以下人员报名参与。18周岁以下、65周岁以上人员须有家属同行,70周岁及以上人员需提供活动前3日健康报告,且均需现场签订免责协议。
5.本活动每条体验线路最多30人参加。主办方电话确认信息后方代表报名成功。因天气等其他不可抗拒原因导致的时间、行程调整,由主办方统一另行通知,请准时集合,过时不候。
6.本活动参与人员需缴纳人身保险费(9.9元,完成活动后保险费用由主办方向活动人员返还,确认报名成功后未参加活动者不返还保险费用),此外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文物“四普”
不仅是一次文物资源的系统梳理
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承行动
让我们跟随文物“四普”的脚步
深入江南文化基因
感知历史脉搏律动
共同守护这座千年名城的文明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