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观新疆·改革,发展的密码藏在今日新疆每一个日新月异的变化里。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到产业改革的纵深推进,从科技创新的蓬勃兴起到体制机制的持续破局,这里处处彰显着深化改革、聚力发展的决心。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改革网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改革网讯午后阳光浸暖东天山的戈壁,踏足哈密街巷,这座丝路北道古城,正与145多年前抬棺西行的那位老人隔空对话——从城市公园到小学课堂,从老城粮仓到文化展馆,“左公精神”早已跳出泛黄史料,融入街巷肌理、浸润市民日常,成为滋养城市发展的精神底色。
文脉润城:凤凰台筑就城市精神地标
在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内,营帐依循当年大营形制静默矗立,左公柳光影斑驳,百年戍边兴疆记忆与当下市井烟火相融,成为承载文化传承、扎根市民心底的精神寄托。
步入园区,阳光漫过天地正气塔,将“家国情怀”鎏金字样投于青石板上,字句间镌刻着对左宗棠经略西域功绩的缅怀。“1880年6月,68岁左宗棠舆榇出关,率部进驻哈密152天运筹军务,谋划善后,底定新疆,彼时哈密既是西征粮饷转运枢纽,更是军索伊犁收复谈判的战略要地。”讲解员细数历史脉络,让游客直观感知遗址战略的价值。
不同于传统遗址的“静态展示”,这座公园以叙事性景观设计,构建起“历史沉浸式空间”,让沉睡的历史可触可感。“27米高的天地正气塔以左宗棠出仕27年为寄意,耐候钢塔身收束向上,镂刻‘家国情怀’‘经世致用’等四个精神维度,天光穿腔而下,游人可与‘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豪迈隔空共鸣。”左宗棠文化研学馆副馆长王昊鹏表示,公园旨在让游客“走进历史”而非“看历史”。自今年6月开园以来,这里已成为市民休憩、学生研学必选地,日均游客量稳步攀升,历史文化传播实效显著。
另一侧,188.4米长的固疆功绩碑前,天津游客王先生俯身触摸铜板刻字,动容道:“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先辈守土护疆的赤诚,也读懂了新疆发展的厚重脉络。”功绩碑以1884年新疆设省为寓意,按时间轴分四大版块镌刻史实,打造可触摸的“露天史书”,碑体上部取自哈密大海道雅丹地貌肌理,下部嵌入精细铜板雕刻,粗犷与精致相映,隐喻历史与当代共生共荣。
近年来,哈密市以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为核心支点,串联老城粮仓、左公文化苑、广东援疆记忆园等文化节点串珠成链,构建起特色鲜明的“左公文化集群”。
“遗址保护与活化二者相辅相成,核心是让历史滋养当下、赋能未来,我们在用一座城讲好左公故事。”王昊鹏说,公园规划建设的左宗棠文化综合展陈区等六大功能片区已实现与城市公共文化、商业空间的深度联动,织就起完整连贯的城市文化脉络。目前,公园二期规划正有序推进,将重点打造文化活动营地、湿地公园体验场地,进一步丰富文旅体验场景,全力将其打造成“有体验、有温度的城市精神地标”。
童心传薪:校园厚植家国情怀根基
“左公豪情冲云霄,壮志凌云势不挠。一代名臣左宗棠,为国为民谱华章。”在哈密市左宗棠小学(哈密市第一小学)三年级4班课堂上,帕孜拉提和同学们伴着童谣做起课桌手舞操,稚嫩的动作整齐有力,满脸专注昂扬。“老师说左宗棠爷爷守护疆土很厉害,学校以他命名,是要我们永远记着他。”孩子脆嫩的话语里,满是对先贤的崇敬,正是校园传承左公精神的生动写照。
“手舞操将律动与历史故事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悄悄领悟‘忠诚爱国、坚韧不拔’的左公精神。”语文老师侯佳欢说,学校早已将左公文化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校园广播常讲左公轶事,邀请专家开设文化大讲堂,旨在把厚重历史讲通俗。课堂上,班会课、语文课既讲左宗棠“舆榇出征”的壮志,也讲他修水渠、建粮仓的务实举措,让孩子懂英雄担当藏在实事里。
该校自今年10月挂牌以来,以左公文化为核心,研发分层校本课程,用多样活动让精神传承落地。春日栽柳延续左公绿脉,课余红领巾讲解员宣讲戍边故事,在实践中通过劳作、研学、文艺展演等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读懂历史、厚植家国情怀。“更名不只是换牌子,更是让左公爱国、担当、实干的精神扎根童心。”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建军说。
左公精神在校园的生根发芽,是哈密以教育承续文化、厚植爱国情的缩影。近年来,哈密夯实教育根基,以左公精神为纽带创新育人实践,深挖历史资源开发多学科融合课程,让边疆校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样本。如今,左公精神化作无声力量,滋养边疆少年向阳生长,让百年精神薪火代代相传。
“左宗棠收复新疆、守护疆土的壮举,与‘治国必治边’‘稳边固边’理念一脉相承,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哈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张莉表示,当地将“左公兴办教育”历史转化为多学科融合课程,让文化润心融入日常教学,厚植边疆少年家国情怀。
史鉴同心:文化苑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如果说凤凰台镌刻着戍边岁月的印记,那么左公文化苑便是解码边疆文脉、凝聚民族同心的生动载体,在戈壁滩上书写着历史传承的新篇章。
暮色轻笼,左公文化苑青砖黛瓦浸于余晖,展厅灯火渐亮,泛黄奏折、老旧文物静静陈列,勾勒出西域经略与家国同心的历史脉络。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郝常立驻足“抬棺进疆”巨幅画作前说:“这片戈壁崛起的文化地标,藏着边疆发展密码,更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
作为哈密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核心节点,左公文化苑坐落于伊州区广东路北侧,以“经略西域”“浩气长存”“左公在哈密”三大展厅为载体,系统串联起边疆发展完整历史脉络。“经略西域”厅的简牍碑刻,印证新疆自古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浩气长存”厅的诗文拓片、史料,铭记左宗棠抬棺进疆、捍卫统一的赤诚;“左公在哈密”厅的水利工具、屯田遗存,展现其务实治疆的初心。郝常立表示,文华苑里的科普课堂以“左公十问”开篇,让游客读懂先辈与边疆的深厚联结。
哈密作为收复新疆的战略支点,其价值在历史长河中愈发厚重,而这座文化苑的崛起,更是文化援疆的生动见证。哈密的农牧民、中小学生、社区群众成了这里的“常客”——主题党日的重温誓词声,研学团围读史料的讨论声,把“经略西域”的宏大叙事,变成了“家门口的历史”。
如今,左公文化苑早已超越展馆功能,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从文化援疆赋能到本土史料深挖,从静态陈列到活态传承,这里以史育人,让戍边初心永续,民族团结基因深植,成为戈壁上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教科书。
全域赋能:精神内核融入城市日常
多年来,哈密市践行以文润城理念,深挖左宗棠驻节哈密历史底蕴,借其事迹纳入教材契机,推进左公文化保护传承项目,让百年精神瑰宝滋养城市发展、浸润市民生活。
2025年,哈密召开8次专题会议统筹左公文化保护传承工作,《2025年哈密市左宗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示转化对外交流工作要点》明确的60项任务已办结54项,政策落地闭环、责任层层压实。同时汇聚多方力量,争取自治区支持推动学术研讨纳入全国论坛清单,联动中国人民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开展课题研究,与湖南湘阴左宗棠文化研究会深化战略合作,打破地域局限构建“全国联动解码左公精神”的良好态势。
秉持“以文润城”的宗旨,哈密将左公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各维度,让历史从史料走向日常、从遗址变为风景。城市更新进程中,哈密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印记有机融入城市风貌、文化空间、市民生活与文旅业态,推进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与广东援疆记忆园、豫哈交流中心及博物馆群落联动,衔接阿勒屯、文创园等文化商业空间,清晰勾勒城市文化脉络,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如今,哈密左公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舞台剧、纪录片广泛传播,左公柳成为爱国文化符号。哈密以左公文化为纽带,突出历史启迪、文化润心、精神涵育、价值指引,既让“坚守、团结、家国”的精神内核在城市扎根生长,更建构起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