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公交日渐势微的车当下,从临安西站前往昌化的公交依旧趟趟满员。在临安城区的上班族中,每到周末,都会有许多人回到昌化家中。昌化,不仅是一个地名,也是许多人心中的情怀依托。在这里,游子的乡愁得以安放,甚至过客也能找到某种皈依。对于整个临安来说,广义的昌化地区不仅代表了半壁江山,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支点。
昌化,让人意难平
这几年的昌化,人气不复从前。入夜的昌化,店铺依然鳞次栉比,逛街的人群,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们用方言话着家常,话题中不乏远方子女的近况。
在中国式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下,古城昌化也难以摆脱多数小城镇的命运。它在一边虹吸周边乡村的同时,也在被更大的城市虹吸。年轻人纷纷奔赴临安城区甚至杭州主城,寻求更广阔的人生空间。而周边的乡村,已经趋向了空巢化的情境。这意味着,昌化从周边地区,已经很难再吸到年轻人口,而本地的生力军,自己又很难守住。老家昌化,在今天变得越来越物理化,它不再是许多人同年记忆中那个人烟阜盛的集镇,而是一个只在春节和国庆假期被短暂激活,而后又归于沉寂的地方。
比起多数乡镇,昌化的情况已算幸运。毕竟,它曾是一个县城,底子还在,老本比一般山区乡镇要厚上许多。这里商业稍显繁华,该有的配套都还完善。学校的相对聚集,让街上还能葆有鲜活的气息。只是,随着人口基数的减少,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下降。在临安西部乡民看来,昌化仍然是事实上的县城。
城市化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在县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昌化的沉沦速度,已经比一般乡镇慢上很多。只是,要维持商业的运转,保持古城的活力,甚至说重振往昔的繁盛,只有提高人气这一条路。既然常住人口的留不住,那就靠游客的流量来逆势填补。
幸亏还有个风之谷
临安的旅游资源,尽管优质,但存在分布不均的特征。真正具有稀缺性的景观,都位于西部,即昌化的周边地区。
由于是省际边陲,昌化的地形呈现出别样的复杂性,高山峡谷特别多,河流溪涧特别清。浙皖交界加上山高路远,昌化附近的浙西民俗也保留得特别好,这也是弥足珍贵的文旅资源。
在昌化的刀切面馆里,经常会遇到杭州口音的游客,他们或者来登山健步,或者来漂流溪水。游客在昌化停车歇脚,顺便吃个饭,而后继续踏上征程或归途。
昌化的旅游资源让人心醉,随便挑一个都能让城市人心驰神往。可显示情况是,昌化守着金山,却赚着铜板。
昌化,需要一个能够关联性强,与周边互补性好,具有溢出效应和整合能力的综合性景区。这样的景区,以主体乐园为特色的户外文旅综合体最为合适。
寻了一圈,或许风之谷是最合适的那一个。
风之谷于2019年建成投运,位于昌化镇双塔村,与昌化镇核心区距离只有2公里。
周末的风之谷景区,停车场停满车辆。其中,浙A牌照的最多,杭州以外的也不少,当然也有从上海、苏州等地专程过来的游客。
比起方特、龙之梦等国内一线主题乐园,风之谷在质感上没那么华丽,但它胜在项目丰富,而且足够亲民。近两年,草上飞和新西兰滑板车两个项目频频登上主流媒体,成为临安文旅业态创新的典范。空中小火车新修了轨道,绕着园内的小山慢悠悠跑上一周,孩子和家长都很喜欢。
整个风之谷景区有着大草原的既视感,带着童话色彩的马车穿梭其间,带着孩子们感受梦幻般的氛围。坑爹过山车上,孩子们开心到飞起,旁边的家长累得气喘吁吁。兔山上的兔子不怕人,鹿园里的小鹿能把孩子的心萌化。
更神奇的是这边的水上项目,三艘竹筏连在一起,漂流在风情婀娜的柳溪江上,远山明媚,江风习习,浙西最美女人河的称号,起得一点也不过。从水上看到岸边,风之谷就像一个阿勒泰+桂林的合体。当然,也有更刺激的快艇,需要一颗大的心脏才敢尝试。
作为一个露天的户外景区,风之谷的游乐项目有而是多项,多为满足亲子家庭的游览需求。此外,园区还依托山谷中的自然泉眼,在今年夏天新开发了冷泉湾嬉水区,设置了深浅不同的区域,大人小孩都能过来纳凉。
工作人员指着地上正在挖掘的壕沟说,这是为今年冬天新上的江南雪国嬉雪项目铺设管线,在一旁,一台台造雪机早已准备就绪。跟冷泉湾一样,嬉雪项目也是最基础的亲子娱乐级别,如果要玩得更专业,可以前往各个漂流景区和大明山。
风之谷的定位是四季型景区,秋天漫步大草原,夏天泡在冷泉湾,冬天则是江南雪国享受北方孩子的乐趣。通过提质升级和矩阵式定位,风之谷已由最初的户外乐园,成功地升格为户外旅游综合体。在整个临安,它也是服务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最强的景区之一。
不得不说,虽然是个大杂烩,可架不住风之谷的人气旺。无论那个游乐项目,都聚满了孩子和家长得身影。既然来了,就想多体验几个项目。哪怕只挑选想玩的项目,全部玩下来也需要一天的时间。
为满足游客的吃住需求,景区有自营的餐饮区和酒店。餐饮区里既有连锁餐饮品牌,也有本地风味小吃。酒店则分为大床房、亲子房、家庭房和豪华露台景观麻将房等多个房型。对外地自驾而来的游客来说,当天往返过于辛苦,住上一宿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昌化周边一众景区中,风之谷不是档次最高的,却是业态最全的。它带着点山野气息,却比大牌主题乐园更为亲切平实,也能契合游客的最真实需求。它的项目不算聚焦,却在临安西部景区中吸引了最多的人流。2025年1-6月,风之谷入园游客共计约24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5.24%。在如今经济周期性下行,消费显著降级,景区日子普遍难过的大环境下,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战绩。
带动昌化一起逆袭
风之谷的最大作用,还是整合与带动。
作为临安最大的户外文旅综合体,风之谷一年四季都能吸引游客,它的旺盛客流,也在惠泽周边景区。
一般来风之谷的游客,不会只奔着一个风之谷,它们会将周边景区也纳入攻略。深秋时节,玩罢风之谷的游客,往往还会前往大明山,领略高山之巅的醉美红叶;凛凛冬日,游客们兴奋之余,会去湍口泡个温泉,洗去一年的疲惫。夏日里,风之谷与浙西大峡谷、凉源峡、十门峡这类漂流及避暑景区又是最棒的混搭,身心畅爽的凉夏,最适合在临安西部的大山里度过。火遍全网的太子尖,其带来的流量,风之谷也能承接住一部分。
无论是去往哪里,风之谷都会是那个大概率会逗留的节点。如果说周边景区是特色专卖店,那么风之谷就是那个商业综合体。综合体与专卖店的良性互动,才能带动整个商圈。临安西部的文旅产业,才能形成整体的竞争力。
最大的带动作用,还是对于昌化这座千年古城。
昌化尽管当下人气不如从前,但这个镇的打点还是相当精致,而且地域特质饶有风情。昌化要翻身,有样学样地效仿杭州的数字产业肯定不行,发展工业也不具备要素条件。唯有将文旅资源的优势拉满,才有可能在看似不可辩驳的小城镇衰落命运中挣脱出来,重振昔日繁华。
纵观全国,从总体衰落中逆袭而出的小城镇,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文旅。昌化拥有这个条件。江滨路上,紫溪山高水长,别具远意。南屏山上,古塔既是地标,也是守望。东街,临安唯一一条真正意义的步行街,昌化的烟火生活和前世今生,都写意在这条街上。
来风之谷的外地游客,如果不急着返家,一般会来昌化街上逛上一逛,在土菜馆里大快朵颐。对他们来说,昌化有老家县城的味道,这里的菜肴,介于兼具徽菜和浙西菜的风味,远比杭州城里的菜好吃。“千年唐昌”的风情,与风之谷的的游乐项目交相辉映。
为了让游客玩得更久一些,风之谷与四季安澜、都喜天丽和龙岗故事观堂等周边酒店和民宿达成了合作协议,给与住店游客门票优惠。
风之谷力图构建的是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整条产业链,与附近景区及酒店的互动合作,只是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风之谷对昌化街区人流和文旅消费,将会做出更多实质性的贡献。
目前,风之谷景区与昌化镇已经成初步的互动。每年的“唐昌之夜”主体文化节和“乐动五一”活动上,都在风之谷开辟分会场,市集、音乐节、烟花秀和篝火晚会相伴游客的炫彩夜晚。“唐昌奇妙月”文创艺术共建项目中,昌化镇亦给予了景区系列支持。将于年底举办的”来唐昌过大年“活动中,昌化镇与风之谷又将给游客们创造新的惊喜。
从投运至今,风之谷一直在摸索和蓄力。如今格局已成型,风之谷正欲发力。景区的引流策略,是由近及远,先夯实本地,再拓展外埠。
从2025年10月18日至2026年12月31日,风之谷对临安市民免费开放。在紧接着的雪季也对临安市民出具相应的优惠政策。
临安人游风之谷,只是风之谷为昌化重焕人气的第一步。后续,景区将进一步发挥人气入口的作用,持续做强精品,创新业态,加速主推景区、酒店及旅行社间的互联互动,让风光壮美、底蕴深厚的昌化,成为临安新的旅游集散地,从而充盈人气,带动消费,实现景区与镇街的互相成就,在更高的水准上重现古城的繁华盛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