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碗羊肉粉,热腾腾,香喷喷。
来到巴东的聚宝盆客运站,去宜昌的大巴这里发车。
过巴东长江大桥
巴东县城在长江南,隔江的北边是官渡口镇。
再见了,巴东县城
大巴上,继续看一路风光。
山下是云海翻腾
这个地方不简单啊!
我们的大巴
从巴东北上高速公路
一觉睡到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
中午简单吃饭,有折耳根是一个惊喜。
然后换乘宜昌——秭归的809路大巴车,沿着西陵峡去秭归。
过三峡大坝下面的西陵长江大桥
到秭归县城茅坪镇
酒店房间看出去路边就是柚子树
屈原故里
位于秭归县新县城,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
远观三峡大坝
诗里画里,屈原故里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其址在归州古城东5里的屈原沱。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屈原祠迁往归州向家坪。2006年11月,因三峡工程兴建,屈原祠再次迁建至秭归凤凰山,就是现在这里。
在2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列侯割据,在这些诸侯国中,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诗体,并以自己的国家命名,将其命名为“楚辞”,这个人就是屈原。如今斯人早已逝去,访古荆楚大地,楚国的车马坑里车千骑马千乘,浪漫的诗歌也还在传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离骚》里的经典诗句,也是后人不懈追求真理的至理名言。
屈原是端午节纪念的核心人物,而端午节在2008年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这确实与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屈原祠门口,非常敞亮,直接对着三峡大坝。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殉国。他的诗歌《离骚》等作品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其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后世之所以纪念他,我想,更多的是屈原及其作品为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君子有傲骨,做人有底线,处事有度量,这是一种无穷的精神财富。
愿您在端午节的假期里,也能感受到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温度
古桥
三峡纤夫像
三峡大坝全景图
这处古建筑群叫“凤凰山古建筑群”,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三峡大坝毗邻。整座古建筑群是在屈原的故里,建筑类型丰富:庙宇、祠堂、古桥、院落、民居……但并不是原址,1978年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时,将这座古建筑群迁至现址,且按原貌重建。以凤凰山脚下的“屈原故里”牌坊为首,是三峡库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区域。
江渎庙
凤凰山上俯瞰屈原祠
古宅里,打卡
今年刚刚做好的腊肉炒辣椒、泡椒魔芋丝、川式泡菜萝卜条、自家豆腐乳,配一碗米饭,俺的晚餐。
明天没有计划,睡到自然醒再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