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吉林北关的朋友们不要嘲笑我郑重其事地讲述这个寻常通识,因为对我这个生长在东关地区的吉林人而言,这个话题是值得一说的,至少在我青少年时期的听闻中,越山路一带名声最大的地名莫过于黑沙岭。直到前些年,我才弄清越山路不是越山西路,越山路飞越的也不是黑沙岭,而此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吉林市市民,对这一带的地名都存在概念错误。
越山路穿越的山岭地带位于清代吉林城致和门外,为一处大致呈扇形的丘陵坡地——出致和门后地势向高处放散,逐步过渡到山梁。在解放前,致和门外只有交错的胡同,胡同又被山水冲出的两道大型沟壑切割,街道格局显得愈发杂乱。在居民聚落的北侧边缘,和农田错落的是荒草地与坟茔地。甚至到了解放后,这里的街貌情况也没有出现根本改观。
至于如今车水马龙的越山路,最初还只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弯曲土山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部队医院搬迁至此,越山路才迎来转机会——由土路加宽成了砂石路,进而在1978年铺成柏油路面。而就在越山路攀越的山梁之上,又横空开出一条越山西路——其西段就临近黑沙岭。
黑沙岭,也被写作黑砂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吉林市的户外刑场。在许多口语语境中,黑沙岭常与“北山后”、“越山路”并存,仿佛越山路飞越的山就是黑沙岭一般。事实上黑沙岭位于越山路的西侧,即船营二十三小(已拆除)西侧馒头山的西南方向。另外,根据《吉林市地名志》记载,太平街的北端即是黑沙岭。这条太平街与日伪时期设立的太平町(日伪时期区下的行政单位为“町”,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有关,应与设立刑场无关。
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自己会长期把越山路攀越的山岭误认为黑沙岭。在越山路东侧,有一条与北极街交汇的胡同叫作黑山胡同,此处在老吉林人口中俗称“黑山头”,附近又曾是九龙口刑场。由于黑山头和黑沙岭都是越山路一带“黑”字辈地名,加之传闻中又都有杀伐之气,故而我便将“此黑”当作同为刑场的“彼黑”,不仅犯了想当然的错误,还曾一度在黑山头一带寻找过山崖土壤到底黑不黑。
其实越山路飞越的山梁是不是黑沙岭早有答案。翻阅《吉林市地名志》,其中明确记载了越山路名称的由来——“因路越杨家岭而命名”。杨家岭也叫杨家大岭,据说曾是岭下回族大户杨姓人家的地产。不过在解放前,此处已为荒山秃岭。不过在杨家岭上并非岌岌无名,这里建有一处重要的建筑——船厂拱北寺。拱北寺名为寺却不是纯粹的宗教场所,而是在吉林城去世的一位清代宗教人物的墓园和礼拜场所。
杨家大岭东接望云山,西连北山,虽然海拔不高,却也曾是吉林城北侧山峦屏障的一部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杨家大岭与北山之间以黑沙岭为过渡,其过渡区域从越山路西侧开始——当年位于越山路西侧的“山城北”居委会,就自称属于“黑沙岭”,而不属于“杨家大岭”。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年的山岭已多被削减了坡度,建起了林立的高楼,筑起了宽阔的道路。甚至黑沙岭、杨家岭这种老地名也化作尘烟,浮荡在吉林北关大地之上,即便是老住户,也只是指出个大概罢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网友“北关叟”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