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羽古镇,位于大理州洱源县城西南部,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茶马古道上保留较好的白族村落。
“凤羽”之名,源于“彩凤翔于西山,见者以为异”的古老传说。这座古镇静卧于苍山云弄峰背后、洱海源头之地,四面环山、一水中流,其形如凤凰展翅,故名“凤羽”。
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初,徐霞客到浪穹县(今洱源县)南部的凤羽坝子停留七日,登鸟吊山,游清源洞,写下了“四里,西山南尽,有水自西峡出,即凤羽之流也,其水颇大……”精彩名句。
凤翔书院是凤羽古镇上的一座地标式建筑,始建于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古“浪穹县”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之一。
每年11月初,银杏叶子开始变黄,金灿灿的树冠掩映着凤翔书院的古建,惊艳出片。
凤翔书院内还有一棵紫薇,金秋时节,树叶变红,十分美观。
今年11月,一场以女性为主题的肖像展览——“凤羽百位白族女性肖像展”在洱源县凤翔书院金色银杏树下开幕。
白族奶奶们明亮温暖的笑容绽放在金灿灿的银杏树下。
古银杏树下有心灵手巧的白族妇女做的漂亮的手工艺品。
凤羽的古建筑是一部活着的史诗,保留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骨架,注入现代生活内核,斑驳的砖墙下藏着现代生活的温度。
凤翔村古巷道经改造重焕光彩,青石板路串联起乡愁公园、湿地雕塑群。
凤羽的美,不止于山水自然,更在于这片土地和人们的开放和包容,这里的历史古迹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各地艺术家在这里自由创作……这里成为了很多“艺术家的第二居所”。
金秋时节,到大理凤羽,诗意旅居,感受自然山水、历史文脉与现代艺术融合之美。
图文作者:李维梅(彩龙社区 维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