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又整了个大动作。
今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灵隐寺,不收门票了。
原本要买飞来峰景区门票45块,再加个灵隐寺香花券30块,一共75元的票价,现在一分钱都不用花。
有人说,杭州这是疯了,一年能收入3.6亿都不要了?可也有人拍手叫好,说这才叫真正的文化惠民。
这笔账该怎么算?灵隐寺是不是也能像20年前的西湖一样,免费之后迎来“旅游神话”?
免费了,杭州到底图啥?
灵隐寺是有着1700年历史的佛教名刹,是西湖文化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每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仅靠门票和香花券,一年就能收入三四亿元,算得上是西湖景区里的“金牌摇钱树”。
那为什么还要免费?
这是杭州的一贯风格。2002年,杭州就率先把西湖沿岸拆墙开放,变成了全国第一个免费5A级景区,赚足了人气也赚回了经济效益。现在又轮到灵隐寺,明显是想复制当年的那套打法。
杭州想要的,不是这几十块门票钱,而是更大的一盘棋:用免门票换游客,用游客换消费,用消费带动整个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一起转起来。
不靠门票吃饭,靠游客留下来花钱。
从“收门票”到“卖体验”,旅游赚钱方式真的变了
以前,景区就是靠一张门票,谁进来都得掏钱,挣得是“进门费”。但现在,光靠这点钱已经不够用了。
一来游客变聪明了,不愿再为走进一个地方花大价钱,哪怕里面什么都没看见。二来,旅游也讲究性价比和体验感,不是你把门一关、票价一涨就能留住人。
杭州这次放弃灵隐寺的门票,就是要从“卖门票”变成“卖内容”“卖体验”。让游客自由进来,愿意多待一会,看看寺庙、走走山林、喝杯茶、买点伴手礼,哪怕住上一晚,这一圈转下来,带动的可就不是75块钱那么简单了。
有专家就说了,这叫“前端舍一点,后端赚一片”,景区不收你进门的钱,但你在城里吃喝玩乐的每一笔消费,都能反哺回来。
灵隐寺能不能复刻“西湖奇迹”?
当年西湖免费之后发生了什么?游客从几百万级飙升到三千万级以上,西湖周边成了全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不光带动了文创和民宿,还拉动了整个杭州的消费力和城市知名度。
灵隐寺有这个潜力吗?还真不小。
首先,人气本来就高,是杭州最热门的景区之一。其次,文化底蕴深厚,飞来峰的石窟、寺庙的香火,加上山林茶园的环境,光靠一个“灵”字,就能把人吸引住。再看周边,小资民宿、茶室、书店、非遗工坊,早就发展起来了,就等游客大量进来释放购买力。
更重要的是,杭州现在治理能力更强,配套更完善。这次免费开放的同时,还上线了实名预约系统、分时段入园、限流机制、数智化指挥中心,确保人再多也不乱。
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免费变成“优质”,而不是“拥挤”。
赚钱的逻辑,已经刷新了
有人会问,那免票之后景区靠什么维持运营?这事杭州早有答案。
一方面,游客多了,自然会有其他收入进来,比如交通、停车、文创、消费等等。另一方面,免票吸引的是长期收益,比如提高城市形象、带动招商引资、提升市民生活满意度,都是看不见的“软实力”。
而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硬经济指标上。
更关键的是,杭州这一步是“放长线钓大鱼”。放掉门票这点“小利润”,是为了打造一个“文旅消费生态圈”,让大家来杭州不是一次买门票,而是多次来玩、多点花钱、多天停留。
这样算起来,一年多赚几十亿都不难。
别只盯着灵隐寺,全国景区都在调整
其实灵隐寺并不是个例,近几年,像山东沂山、长白山、太行山、黄山等一大批5A级景区也都试水免票或限时免票,地方政府纷纷推出省内居民免费、高校学生免费、二次入园免票等政策。
说明什么?说明景区的赚钱方式真要变了。从“收钱进门”到“免费拉人”,再到“靠服务体验赚钱”,这个转变正是旅游行业升级的方向。
谁动作快、思路活、服务好,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跑出来。
而杭州,正是在用一次又一次的“免费”,抢占全国文旅的先手。
结语:灵隐寺的门开了,城市的机会也来了
免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灵隐寺75块的门票取消看着简单,但背后体现的是杭州对自己城市定位的信心,对未来旅游生态的判断,对治理能力的底气。它不怕人多,就怕人不来;它不怕不收钱,就怕留下不了人。
未来的旅游城市,比的是谁让游客留得久、玩得好、愿意再来。杭州已经走在前面,就看其他地方敢不敢跟上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