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是巴中山水间的诗意韵味。
于光雾山的红叶初雪处,见生态之美;在恩阳古镇的袅袅戏韵间,听文化之音;从南龛石窟的千年风华里,读历史之厚。
“十四五”以来,巴中立足本底,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坚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诗意山水·红色巴中”文旅品牌体系,将资源禀赋扎实转化为发展动能。
生态塑“颜”
好风景变打卡地
刚过去不久的首个秋假,光雾山成为众多中小学生选择的自然课堂,不仅能直观感受四季变化,还能深刻了解地理人文。
11月15日,光雾山旅游区十八月潭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夏雨/摄)
“十四五”以来,巴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作为最大发展底气。通过系统性保护与修复,守住了光雾山、诺水河等地的原始纯净;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线路,让沉睡的生态美景变成可亲近、可体验的旅游目的地。
五年间,巴中在生态价值转化上实现多项突破——率先为绿水青山“明码标价”、搭建全域转化平台、实现林业碳汇跨省交易“零的突破”、完成全省最大单笔水土保持交易。
2025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巴中站)。(夏雨/摄)
这一系列“首个”成果,生动诠释了“守护绿水青山,就不愁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以此为基石,巴中的生态画卷从容铺展,并向康养旅居领域深度延伸。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森林与山水资源,森林康养、气候疗愈等业态稳步发展,推动形成“观光在景区、康养在乡村”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产业升级迎来新的契机。
日前,第七届M30全国民宿协会会长走进巴中暨“一五九米仓民宿”投资洽谈会在巴中文旅示范区举行。“中国民宿发展智库大会永久会址”的落户与“一五九米仓民宿”区域公用品牌的启动,标志着巴中民宿产业从“单点探索”迈入“品牌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打造川东北旅居养老承接地注入新动能。
品牌赋“值”
打卡地变度假地
在生态塑“颜”的基础上,巴中进一步以品牌赋能,推动文旅融合走向深入。
今年上半年,《巴中市打造“四龛福城”文旅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将原本分散的石窟艺术连珠成串,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
游客在南龛石窟景区参观(夏雨/摄)
数据印证变化——今年以来,南龛石窟景区游客人数同比增长45%,门票收入增长38%。
红色,也为巴中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巴中保存着39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万余件红色文物,规模居全省首位。
为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巴中积极探索“主动融圈、系统建链”的发展路径,与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共建共享,深度融入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不断提升在红色旅游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数据彰显发展成效——近年来,南江县、通江县成功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全市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新培育天府旅游名镇5个、名村6个;建成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各1个。
成绩的背后,是巴中对文旅资源的系统整合与创新表达。
赛事聚“能”
度假地变活力场
自“川超”联赛开赛以来,巴中主场场均吸引两万余名球迷观赛,这样的热烈场景,已成为常态。
2025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恩阳站)。(夏雨/摄)
从光雾山巅到恩阳河畔,体育的脉搏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持续跃动。2025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在巴中激情开赛,骑手们在空中划出青春弧线;恩阳河上龙舟竞渡,中华龙舟大赛的鼓声与桨影激荡千年水韵;2025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中国桨板公开赛纷纷“落子”巴河,更让水上运动的热情席卷全城。
顶级赛事接踵而至,以赛兴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借助赛事契机,巴中既优化场馆设施等“硬环境”,也提升公共服务等“软实力”,推动城市能级持续提升。
“川超”巴中主场座无虚席(夏雨/摄)
“十四五”以来,巴中建成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巴中市体育中心,并配套建设6个三星级体育综合体、10个体育运动公园、4个公共体育场馆及3000余片各类运动场地,健身步道总长达788.1公里。截至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6平方米,位居全省第7位,在川东北地区名列前茅。
“十四五”期间,巴中已成功举办20余项大型赛事,年均举办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过112场次,参与人数突破20万人次。
一场场体育赛事连接八方宾朋,让“你来我往,相知相亲”成为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注脚。站在新的起点,巴中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迎接下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
巴中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编制
信息来源:川观新闻
一审一校:黄园园
二审二校:曾 睿
三审三校:杨维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