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赤水河谷,空气中弥漫着酒醅蒸腾的馥郁香气。
湖南长沙游客张英子在仁怀市赤水河畔停车,驻足感受空气中的酒香。“原本只是想来打卡美酒河路牌,没想到连呼吸都带着酒香。”张英子在朋友圈里写道。
在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城,超高清投影技术生动呈现了古代酿酒的起源及现代酿酒工艺流程,馆藏的各类酒器让游客叹为观止;
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千年宋窖博物馆,古老的酿酒器具和古朴的宋窖遗址,充分印证着先人酿酒的智慧;
而在习酒文化城,推出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剧本游项目,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让游客深度参与习酒酿造技艺的传承故事。
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桥旅等融合发展,加快“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今年前三季度,遵义市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显著,其中酒旅融合项目贡献了重要增量。
全市目前已培育14个省级酒旅融合景区、25家星级特色酒庄,打造了“解密茅台·长征寻迹·赤水丹霞”等10余条精品酒旅线路。这些数字背后,是遵义推动白酒产业从单一生产向“酒旅文”融合发展的深刻变革。
珍酒倾力打造酒旅融合项目——珍酒庄园,涵盖白酒文化中心、国礼博物馆、洞藏文化酒窟、云海餐厅、度假温泉等,旨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端、深度和全场景白酒文化体验。
董酒非遗酿造技艺体验基地则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酒酿制技艺”,基地开设了董香型白酒品鉴课堂,并创新推出草本入酒的特色调饮,让古老技艺与现代消费习惯巧妙对接。
酒旅融合的深度推进,得益于遵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条绵延数百里的赤水河谷,因其独特的微气候、紫色钙质土壤和丰富微生物群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认定为“地球上最适合酿造纯正粮食蒸馏酒的产区”。而传承千年的“12987”酿造工艺——一年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更为酒旅体验提供了深厚文化底蕴。
在仁怀市,工业旅游的业态日益丰富。除了衡昌烧坊将艺术展览与酿酒体验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当地还培育了7家工业A级景区、20家星级酒庄,形成“参观+品鉴+定制”的成熟模式。据仁怀市文旅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当地酒旅融合项目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4%,带动相关消费增长近五成。
跨界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潜力。今年8月举办的汇川首届酱香咖啡生活文化周,三天吸引10万游客涌入1964文化创意园,日均消费突破24万元。紧接着在10月底推出的第二届活动,规模、规格全面升级,50余家商家构建起多元“酱咖”生态圈。从酱香拿铁到酱香冰淇淋,传统酒香在与现代饮品的碰撞中焕发新生。
特色街区成为酒旅融合的重要载体。遵义·1935街区将黔北建筑风格与酱酒文化完美融合,吸引了包括越南旅行团在内的众多海内外游客。街区运营负责人介绍,通过引入通草堆画、蜡染等非遗技艺展示,以及特色美食品鉴,实现了“品遵义故事、享微醺生活”的定位。据统计,该街区今年国庆期间客流量同比增长42%。
酒旅融合的深化,正重塑着遵义的旅游格局。在乌江寨景区,酱香酒沉浸式体验中心集品鉴、文化展示、手工体验于一体,助力该景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而假日的凤凰山广场的“酱酒市集”,游客可以一次性品尝到来自50家酒企的特色产品,这种集中展示的方式极大丰富了消费选择。
业内专家指出,遵义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实质上是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将酿酒的故事、品酒的艺术传递给来访者,这种体验经济不仅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更构建起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重庆工商大学学者王洪说。
随着第三届遵义酱酒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赤水河谷的酒旅融合实践正步入更深层次。当游客在1915广场驻足,在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追忆,在酒庄音乐会上举杯,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对酱香酒的认知,更是一段关于黔北风土的独特记忆。
这片曾经以美酒闻名的土地,如今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邀请世界举杯共品其独具韵味的生活方式。
全媒记者:庞飞
编辑:何祖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