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灵动,古城新生。邢台,这座千年泉城,正以“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的崭新风貌,向世人展开一幅“水城相依、古今交融”的生态人文文旅画卷。
“一街”贯南北,邢州老街以青砖黛瓦诉说三千五百年建城史;“一河”润城央,七里河碧波荡漾串联城市繁华;“五湖”如明珠镶嵌,达活泉湖的烟波、狗头泉湖的野趣、百泉湖的潋滟、襄湖的园林雅韵、邢泽湖的湿地风情,共同织就“北方水城”的生态底色;更有“十六泉”星罗棋布,鸳鸯泉的缠绵,达活泉的奔涌,每一眼清泉都是大自然馈赠的城市诗行。
文字无声却能带您触摸邢台3500年厚重的城市脉动,开启这场“以泉为媒”的城市漫游,发现邢台“山水泉城”的无限魅力。
狗头泉湖位于襄都区百泉鸳水公园,公园面积873亩,湖面350亩。水面碧波荡漾,深泉水流涌动。因水面辽阔曾被称作“水海”,也因方言谐音而被叫为“狗头”。这片湖域,带您在泉群中纵览“环邢皆泉”的奇观,在泉文化体验中心感受大自然依山造泉、鬼斧神工的奇幻,在海洋乐园纵享亲子互动的欢愉。
狗头泉湖

邢台文化旅游主体框架“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中,狗头泉湖为“五湖”之一。
狗头泉湖位于百泉鸳水公园内、七里河北岸,由狗头泉与黑龙泉串联而成,水域面积350亩,主泉眼深38米。历史上该区域由十几个眼泉组成,周边水域曾达10平方公里,俗称“水海”。其名源于万历年间“浇花沟”(百姓称“沟头泉”),因邢台方言“沟头”与“狗头”音同,清康熙年间误写为“狗头泉”并沿用至今。百泉鸳水公园占地873亩,现开发狗头泉、黑龙泉、银沙泉、鸳鸯泉、听荷泉、瓦罐泉、武家庄泉7处泉眼。
公园北门景观石镌刻明末清初邢台人李京所作《百泉鸳水》一诗。李京曾编纂《顺德府志》,总结“顺德府十二景”,“百泉鸳水”位列其中,至今近400年历史。“鸳水”指代七里河以北狗头泉湖与以南百泉湖,形如鸳鸯双翅,七里河为脊,故名。诗文中可见明清时期引泉灌溉、农田丰饶之景,元代刘秉忠亦以“鸳水”入诗寄托思乡之情。
景观石后为公园北门石牌坊,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上联“地涌百泉开鹿郡”、下联“山连万岫壮龙冈”出自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云南巡抚汪文盛《南郭留别》,“鹿郡”“龙冈”均为邢台古称,精准勾勒“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山水格局。
360度观景平台为公园核心赏泉点,东侧浮萍覆盖处为狗头泉主泉眼(因深度原因不可肉眼观测)。历史上,狗头泉区域泉池密布,站在邢州城墙东南望,可见方圆十里芦苇荡与泉湖水域。上世纪九十年代湖水干涸前,此处为邢台人夏日游泳胜地,老邢台人常于芦苇荡换衣戏水,湖中摸鱼的场景成为集体记忆。
邢台因地处碳酸盐岩地质结构,地下形成盆状蓄水区(约1300平方公里,储水16亿立方米),泉水从百泉泉域等“薄弱点”喷涌,形成华北罕见泉群。狗头泉湖所在的百泉鸳水公园,是解读“环邢皆泉”地质奇观的重要窗口。
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2025年1月布展完成,占地2200平方米)为必打卡点,集泉文化展示、水生态文明宣传、科普教育于一体,通过沙盘、实时监测系统、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现邢台依托泉水资源打造“太行泉城”的生态实践,为3500年建城史注入灵动活力。
狗头泉湖以泉为魂,串联起地质奇迹、历史诗篇与市井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