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它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坐拥44个国保,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奠定了泉州在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的核心地位。202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泉州入选“创意城市网络”,成为第七个荣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的中国城市。这一个城市同时拥有这么多靓丽的名片,谁能抵挡住它的吸引力。
世遗之城
泉州作为10-14世纪海洋贸易中心,留下了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探访世界文化遗产遗存就成了我的首要目标。
据介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主要由制度保障建筑、多元社群建筑、商品产地建筑、运输网络建筑等四类、22个遗存组成。因时间有限,我只探访了开元寺、九日山祈风石刻、洛阳桥等11处、三类世界遗产,商品产地建筑类留着下次再访。
在四天的探访中,既有惊喜与震撼,也有遗憾与失落。
在去泉州前,女儿专门发来《黑神话:悟空》游戏中以开元寺东塔为背景的画面,让我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当我第一眼看到东西塔时,确实被深深地震撼住了。据介绍,东西塔(实名为镇国塔、仁寿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宋代石塔,代表了中国13世纪石构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两塔均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外壁每一层都雕刻有佛教人物,共80尊。所不同的是,东塔每一层佛教人物是按层级排列的,西塔则是混搭。西塔早于东塔建成于1236年,通高 45米;而东塔建成于1250年,通高48米。由于从上到下都是坚实的石材,其重量惊人。据导游介绍,东塔重1万多吨,西塔9000多吨。不过,建造者在建造之初就考虑到了台风、地震等因素,使两塔在历经700多年风雨后仍巍然屹立。据记载,1604年泉州湾遭遇八级大地震,东西塔与洛阳桥几乎毫发无损。于是,当地人便有了“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的俗语,寓意人要顶天立地、坚韧不拔,东西塔俨然成了泉州的精神图腾。
以东塔(镇国塔)为背景的《黑神话:悟空》游戏画面
建于1250年的镇国塔(东塔),通高48米
稍显粗糙、建于1236年的仁寿塔(西塔),通高45米
除了高大上,东西塔的细微之处也让人着迷。东塔的须弥座上刻着39幅佛教故事,而且每幅佛教故事都标注了主题,这让门外汉可以按图索骥了解其中的故事。西塔的须弥座也很有看头,八个转角是形态各异的大力士,表情甚是可爱,每一个都可以做成表情包;而穿插其中的双狮戏球,堪比现实版的足球比赛,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在西塔的第四层还出现了唐僧、孙行者的浮雕,这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了三百年,这是否印证了《西游记》的故事在成书前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只是个集大成者?
东塔须弥座的佛教故事“薄荷示跡”
东塔须弥座的佛教故事“流水活鱼”
西塔须弥座拐角的大力士(据说这位大力士正在吹哨子给大家鼓劲)
西塔须弥座拐角表情夸张的大力士
西塔须弥座的双狮戏球(对方球员凌空抽射)
西塔须弥座的双狮戏球(守门员扑住了射来的球)
西塔须弥座的双狮戏球(双方队员争抢激烈)
西塔第四层唐僧的浮雕
西塔第四层孙行者的浮雕
要了解泉州宋元的海洋文化,九日山的祈风石刻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在泉州的最后一天,我一大早搭乘一元钱的旅游大巴前往九日山。因离市区较远,来的人较少,景区很清静。由于九日山有70多块石刻,为了节约时间,防止错过祈风石刻,我专门请了讲解员。九日山祈风石刻共有十方,最早为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最晚为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时间跨度92年。根据记载,祈风仪式需地方长官、市舶司、南外宗正司及其他部门官吏参与,在山下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探访中,有两方石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一方写着:“淳祐丁未仲冬二十有一日,古汴赵师耕以郡兼舶,祈风遂游”。翻译过来就是,淳祐七年(1247年)11月21日,开封赵师耕以泉州郡守兼市舶司提举身份,祈风礼成后游览。寥寥数语却让我倍感亲切,因为这个郡守兼市舶司提举是开封人。另一方石刻是宝祐六年(1258年)四月的,说是在延福寺祈风,兼为农民祈雨,结果果品鲜花刚刚摆好,就下起了濛濛细雨,参加此次祈风活动的除了郡守兼市舶司提举方澄孙外,还有开封人赵梦龙。这两方石刻让来自古汴梁、开封的我有了与老乡相逢的错觉。那天我们下山时,天上下起了小雨。我调侃说,难道我们把祈风祈雨石刻念一遍产生效果了!
1247年11月祈风,古汴的赵师耕集郡守、市舶司提举于一身
1258年4月祈风,开封人赵梦龙参与
作为海洋贸易运输建筑的代表洛阳桥,在北宋太守蔡襄的主持下,于1059年建成,全长800多米,是第一座跨海大石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堪比赵州桥。它的建成使泉州港口得以更快捷地与福州乃至江浙、中原连接起来,奠定了泉州在海洋贸易的中心地位。桥上现存的宋代石刻雕像,因年代久远,海风侵蚀,模样已模糊。漫步石桥,犹如踏在历史的年轮上,悠长而坚实。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涨潮,无法拍出洛阳桥跨海的壮丽。
建于1059年的洛阳桥
洛阳桥上两侧的宋代石雕像
泉州市舶司是宋、元、明三代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官方机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关。我满怀希望地搭乘小白车来到水门巷,在路旁商铺老板的指引下拐到了竹街,又询问路边修车师傅,他让我看到一条水沟往右拐进去不远就到了。我道谢后继续往前走,终于见到一条水沟,水沟的尽头是一座小红房,旁边立了一块石碑,房子外设有香炉。那个世界遗产的标识竟然在拐角的地上钉着,非常小,不留心观察根本找不到,这多少让人有些失落。回去的路上注意到有个围起来的考古工地,心里想,也许我下次来时会有惊喜。
水沟尽头的红房子就是市舶司遗址
市舶司遗址上的小小庙宇
这次泉州之行最遗憾的是,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南外宗正司陈列馆都在维护闭关中。所幸的是,在开元寺看到了1974年在泉州湾发掘的宋代木船和刚刚开馆的“李叔同纪念馆”,对宋代远洋商船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同时对李叔同传奇的一生、特别最后几年在泉州开元寺、承天寺讲法情况的深入了解,并有幸一睹他的书法、绘画作品。
1974年在泉州湾发掘的三桅远洋商船
弘一法师纪念馆
弘一法师书法作品
李叔同的绘画作品
温暖之城
泉州不仅国保、世遗众多,它也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这温度来自城市的人性化管理,来自招手即停的小白车,来自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专线。
当绝大多数城市把收取景点门票纳入全年收入的一部分时,泉州市却几乎取消了所有景点的门票,甚至不用预约,随到随进。而各景点的工作人员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免费茶水,保持环境卫生,维护秩序,引导游客。由于不卖票、不限流,市内重要景点都是人山人海,但大家并无怨言。而此起彼伏的讲解声,让你不想听也得听,我在开元寺参观时,就这样免费跟着几位导游和讲解员听完了整个寺院的讲解。
泉州的人性化管理还体现在交通上。政府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古城区推出了招手即停的小白车,在远郊则开辟了旅游大巴专线。
说起小白车的诞生还有一段小故事。一位健谈的小白车司机告诉我,刚开始小白车是为老人准备的,因为古城街道狭窄,老人出行不方便,于是,政府推出小白车方便老人出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古迹都隐于古城的市井中,为了方便游客踏访、参观,小白车就逐渐成了招手即停的旅游观光车,无论远近都是二元钱。记得我在开元寺西门打小白车时遇到一位年轻姑娘,司机问她要去哪儿,她说不知道,车开哪儿她就去哪儿,全当游古城。我在想,若是打出租车转古城,恐怕没个百而八十的下不来吧。
走街串巷的小白车
旅游大巴专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有两次坐旅游大巴专线,除了司机就我一个乘客,妥妥的专车。出于好奇,我询问司机这种情况多吗。他回复说,旅游淡季一天有时才收50多元钱,连他一天300元的工资钱都挣不够,再加上一百万的大巴、油钱和维护,全由政府补贴,公交几乎就是公益性的。
旅游大巴
泉州没有将“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与行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温暖!
包容之城
泉州还是一座极具包容情怀的城市。这包容来自一城烟火半城仙,来自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我来泉州前,女儿就告诉我泉州的寺庙、宗祠非常多,每逢重要的日子人们还会去拜一拜。
泉州之行让我领教了当地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仅我游览的就有: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中国最古伊斯兰寺院)、天后宫(妈祖庙)、真武庙(过去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关岳庙、府文庙、蔡襄祠、延福寺、昭惠庙、太乙仙姑观等寺庙,除此外,还有青阳蔡氏家庙、庄氏家庙等,就连市舶司遗址也建了一座小小的庙堂。
承天寺大门
清净寺入口的穹顶
真武庙吞海石碑
天后宫寝殿
九日山下祈风的延福寺
九日山下祈风的昭惠庙
为纪念建造洛阳桥的北宋太守蔡襄而修的蔡襄祠
小巷里的太乙仙姑观
晋江五店市的庄氏家庙
晋江五店市的蔡氏家庙
泉州的关岳庙是我迄今见过最热闹的关岳庙。我陪父母多次去过开封朱仙镇的关帝庙和岳飞庙,里面冷冷清清,倒是我母亲每次都要磕头,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关老爷和岳飞都是好人,值得人们给他们磕头。洛阳的关帝庙我也去过两次,但从未见过这阵仗,乌泱乌泱的人群挤着往前烧香磕头;许多半大小伙子还以答题的形式学习传统文化以赢得奖品。
人满为患的关岳庙
泉州的府文庙据说是东南七省最大的文庙,它集祭祀与学校为一体,左祭祀右学习。现保存三个殿: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规制很大,院落占地面积不小。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门柱上依稀可见两条标语:“一致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我非常好奇地询问值守的老大爷,这是什么时候写的,他说这就是抗战时期写的,一直没有擦掉,保留至今。
府文庙正门石柱上隐约可见的抗战标语
一致抗战到底
争取最后胜利
府文庙的大成殿
要说多元文化的神奇结合,当数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开元寺在明代重建时,大殿的须弥座上雕刻着狮身人面像;大雄宝殿后廊则用了元代印度教寺庙的两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印度教神话故事,同时又融入了双狮戏球、牡丹菊花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形成了“印度神话+中式纹样”的独特组合;而大殿内的柱子上,是木雕飞天和凤凰。那一刻,文化交融具象化了。
开元寺大雄宝殿须弥座的狮身人面像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的印度教石柱局部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的印度教石柱
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的印度教石柱
开元寺大雄宝殿内的飞天
开元寺大雄宝殿内的凤凰
泉州还是一座将古城与新城、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古城里的传统民居以红色为基调,辅以商业为主的骑楼和充满人间烟火的小巷,夜晚漫步其间恍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古城的话,那就是“红红火火”。新城则一派现代化气息,高楼大厦栉次鳞比。图书馆、文化宫、市民之家等公共建筑,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步伐,丝毫没有千年的负重与包袱。
西街——小吃街
中山路骑楼——商业街
钟楼——泉州古城的地标
晋江五店市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屋脊的燕尾脊清晰可见)
晋江五店市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屋脊的燕尾脊清晰可见)
现代图书馆
到了美食之都,品尝美食自然不能少。根据攻略和女儿介绍,我品尝了面线糊(“沉默的荣耀”电视剧中出镜率最高的小吃)、肉燕、鱼丸、润饼、土笋冻、肉粽、牛肉羹、沙茶面、牛杂汤等
因临时起意,不好邀约朋友,便有了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没想到时间更自由了、行程更随意了、体验更深入了。偶尔的形单影只,也在与陌生人的交谈中消解了。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更多的是浅尝辄止,但仍能感受到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温暖包容的情怀。
泉州,是一座值得你深度体验的城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