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的城市有三个,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不过距离上海高铁仅一个半小时的南通,却藏着“天下第一鲜”,并有着“中国海鲜之乡”的美誉。
上海人说开车去周边吃海鲜,大抵会开到南通启东,“去吕四渔港吃海鲜”是众多上海人小时候的回忆。这回我们要去上海,途经南通,岂能不停下来!
桃坞路新桃园的“小慧家常”,是一家经营着本地家常菜和海鲜的小店,晚饭时点店里人还不少。这边的小馆子多为看菜点菜,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写着各类菜品。
市区离海边还是有些距离,海鲜多为冰鲜,但从鱼眼睛上看,新鲜程度还是有保证的。
保鲜柜里除了各种各样的海鱼、贝壳类,还有剥了皮的牛蛙,切好的牛肉、划好的腰花等等。
食材成色鲜亮,看上去赏心悦目,这一顿,期待颇高。
我们看上了一条新鲜的带鱼,平日里咸带鱼吃得比较多,只有沿海,才能吃到新鲜带鱼。
据说带鱼最好吃的时刻是在渔船上,刚捞上来的带鱼,浑身银光闪闪,像一把软刃剑,非常漂亮。但带鱼是深海鱼,只要上岸,十多分钟内就会死,所以在最鲜活的时刻,白灼之,极鲜美。
虽然无法吃到最鲜,但店里的带鱼品质还是不错的。个头很大,红烧一番,肉质鲜嫩细腻,细品有股甘甜,汤汁稍稍提味就更美了,一大盘带鱼吃了个精光。
店里还有一道必点菜为水晶鸡。类似白切鸡,但滋味更偏咸鸡,因为不需要额外的蘸料,鸡肉已经很入味了。
只见鸡皮金黄亮泽,鸡肉纹理有致,皮肉之间,脂肪恰到好处的丰腴,夹一块尝之,肉嫩且弹,鸡香四溢,比起“肉鸡”的松散,口感味道高明许多。
冰川茄子是一道特色菜,取青皮茄子切块,然后用“拔丝”烹饪手法,给茄子裹上一层薄薄的糖衣,撒上些许藜麦。一块茄子一半绿一半白,白的那侧似冰川,绿的那侧似蓝冰,难怪有此称呼。
夹上一块咬开,外壳清脆,茄子香味就溢出来了,颇为可口与有趣。
看到老板娘在包馄饨,放的是荠菜肉馅,恰好包间出来一人,说要包三盒带走。看来好吃到要“连吃带拿”,我又岂能错过?
要了一碗馄饨,个头很大,肉馅很足,都已经能透过馄饨皮看到里面鼓鼓的荠菜馅了。
一口咬开,真饱满呀!
南通启东的吕四港,我也去过,那已是五年前跟上海好友开车前往了,去的是一家他们从小就吃过的海鲜酒楼。
吕四带鱼为吕四港海鲜的代表,油浸是一绝。看上去油乎乎,但是带鱼肉非常嫩,有一种丰腴之美,油温很好的锁住了精华,与南方食海鲜的清淡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梅童鱼别看个头不大,但肉是真的鲜美,入口即化,吃掉一盘不在话下。
花螺白灼,嗦出来或者用牙签扎出来,蘸些许清酱,肉弹且美。
酱烧猫眼螺,学名扁玉螺,尾巴香,肉质韧,在北方更为常见。
启东的海鲜烹饪还是挺喜欢用酱烧之法,鱿鱼也是酱烧,一方口味养一方人。
南通小吃相当多,不过有些时令小吃得春夏才能吃得到,诸如藿香饺、蛎蚜饼、洋荷等。如今已至深秋,虽然少了许多,但还是能吃个满足。
老笼糕看上去像个长长的馒头,但实际是米与面的极致融合,只不过,米非米,而是酒酿。用酒酿发酵的面团,蒸制出老笼糕,有一股淡淡的酒香,吃起来似馒头,似米糕,口感松软,酒香怡人。
老笼糕现在除了原味还有多种口味,买一条,配点卤菜,喝壶小酒,也是极好的。
南通特色的火饺,并不单纯是油炸饺子。个头更大,皮更厚更酥。
看网上攻略的评论区发现了这家本地人的美食小店,位于莘园路的“莘园路美食”,除了火饺,还有很多其他地道美食。
蛋饼,先在锅里热油,打散蛋液煎上,再把饼贴上去。
一半煎蛋一半饼,饼子是那种比较松软的,伴随着热乎乎的鸡蛋,吃起来香喷喷的。
他们家的烧麦是一绝,个头很大,里面的馅料很丰富,由糯米、香菇、猪肉、干虾组成的馅把烧麦撑得鼓鼓的,像个小瓷瓶。
一口咬开,馅料很紧实,很弹爽,香味一下释放开来。
藕饼跟湖北的藕夹比较像,也是藕夹肉馅,裹上面浆炸至金黄,吃起来脆脆的,咬开后又是藕片的脆糯和肉馅的咸香。
要不是小吃吃饱了,我还得来碗馄饨。
不过最终打包一条酥酥韧韧的爆鱼带走。
这条小鲳鱼,配点小酒,又是一个悠哉的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