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山西和顺县南天池村坐落于太行山上。1条主干道、3条连接线,直达海拔1500米的村口,出山进村畅通无阻。
曾经,通村路不好走,坡陡弯急路窄、破损严重。“村民买砖建房,运费每块贵5分钱。”南天池村党支部书记陈宝珠回忆,想搞旅游,游客的车也开不进来,“修路是发展所需。”
2018年起,为连接县乡村道路,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山西开始建设黄河、长城、太行3个一号旅游公路。2022年,圈马坪村至南天池村路段被纳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顺县争取到省市县三级资金5200万元,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拓宽路面,从不足4米的单行道变成6.5米的双车道;增加弯道、降低坡度,350米高差间设计45道弯;增设安全防护栏、旅游导览标识和服务驿站……
长城一号公路
图源:忻州网
以路为基 振兴太行
今年6月,圈马坪村至南天池村路段改造完成,村民进城从两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上下山更快了,村里发展驶上快车道。
南天池村主导产业是小杂粮、核桃种植和家庭养殖。“以前秋收时最怕开拖拉机,拉个玉米,常常陷进路里,四五个人才能推出来。”村民冯良玉说,“今年不一样,拉得又多又快。”
新产业也发展起来。旅游公路通车后,南天池村单日最高游客量超1万人次。村民王江萍前两年返乡创业,开了村里第一家民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王江萍的8间民宿住得满满当当,眼看游客越来越多,他又租下一处院子改造,“今年收入估计能有12万元,旅游这碗饭,能吃。”
“在外面打工多年,早就想找机会回家发展。”见村子里旅游火起来,村民周建方也动了心。今年8月,他在自家院子里建起民宿,用攒了几年的30万元盖了12间房,准备明年开门迎客。“村里游客越来越多,不愁回本。”周建方有信心。
盘活闲置资源,南天池村共开设21家民宿和农家乐,今年以来户均增收3.6万元。
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
图源:和顺融媒
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今年,南天池村成立“强村公司”。村集体统筹管理、占股20%,村民投资占股80%,并通过投工投劳、流转土地、销售农产品等方式深度参与产业发展。
2024年,山西的黄河、长城、太行3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串联起全省113个县(市、区)、5600多个村庄。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管理处调研员郭建波表示,将继续完善公路沿线配套,让好风光被更多人看到。
山路越修越好,太行山村奔向富裕的路也越走越宽。
专家点评
科学谋划农村公路发展
李 冰
“十四五”时期,我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等级路比例97.3%,路面铺装率92.7%,优良中等路率94.8%,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高效、普惠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
“十五五”时期是迈向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阶段,应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先行作用,更好服务和美乡村建设。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十五五”农村公路发展。
在优化路网质量上下功夫,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公路规划应与产业规划等充分对接,针对各地不同业态和需求,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推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在完善沿线设施上做文章,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统筹利用既有公路沿线资源,完善农村交通驿站、观景台、停车区等服务设施,因地制宜拓展农村公路沿线充换电服务和慢行体系建设等。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公路与自然环境、历史风貌、人文景观等和谐统一。
坚持共治共享,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发展的积极性,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管护领域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最大程度吸纳当地群众务工,更好助力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让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作者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道路中心副主任,人民日报记者韩鑫采访整理)
来源 / 人民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