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徒步,为何特意要走5.19公里?这个藏在中国人谐音里的答案:“我要救”,正是松山湖这场“全民急救挑战赛”的初衷。11月22日,松山湖AED捐赠交接仪式暨全民急救挑战赛在松山湖科学公园举行。
随着交接仪式宣布结束,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急救挑战赛”随即开始。300多名市民、100组家庭共同出发,在丈量5.19公里湖光山色的同时,通过多个模拟闯关任务,完成了一次“急救能力大练兵”。
随着启动喇叭响起,身着各色运动服的参赛者踏上环湖绿道。5.19公里的距离,串联起科学公园内的多个景点,沿途设置的4个急救关卡,巧妙地将急救知识融入互动体验。
“快看!前面就是‘黄金4分钟’操作站!”参赛者聚集在模拟人周围,认真跟着急救导师学习心肺复苏。
“手臂要伸直,用上半身的力量按压……”来自园区某科技公司的李女士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五个循环操作后表示:“原来按压要这么用力,这次真正体会到了‘黄金救援’的紧迫感。”
在模拟人旁,来自东莞急救导师志愿者团队的周先生正手把手地指导市民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的关键在于找准位置、控制好深度和频率,并保持标准姿势。”
本次共有约10名像周先生一样的急救导师作为志愿者参与活动,分赴各点位担任急救教学导师。
在周先生看来,本次活动将全民健身与急救技能普及相结合,意义非凡。周先生表示,此次活动正是对东莞市推行“4分钟救援圈”的积极响应,“让市民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就能轻松掌握挽救生命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普及方式。”
在“分秒必争”任务点,参赛者纷纷掏出手机,通过企鹅急救助手小程序寻找最近的AED设备点。“这个太实用了!”带着孩子参赛的王先生边操作边说,“以前不知道园区AED的位置,现在才知道手机一点就能定位。”
“我看到活动报名信息后,觉得形式特别新颖,就在班级群和工作群里转发了消息,‘摇’了6组家庭一起来。”来自松山湖第三小学的杨老师笑着说道。这次徒步,她与所带班级的5组学生家庭,再加上自己的朋友,共同组团参与。
在杨女士看来,本次活动巧妙地融合了亲子互动与急救教育。“既能带孩子出来玩,又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急救技能,心里多了一份‘安全感’。”杨女士表示,徒步本身能让孩子们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而更宝贵的收获是掌握了应急知识,“关键时刻,这些技能或许能让我们有能力守护身边人。”
“手臂环抱,拳心向内向上快速冲击!”在“气道守护者”挑战区,急救导师正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标准动作。参赛者两两一组,在模拟人身上练习背部叩击和腹部冲击。
在“智慧急救”问答区。参赛者投掷骰子,根据点数回答急救知识题。“烧伤能不能涂牙膏?”“异物卡喉怎么办?”……翻转答题板的声音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来自松山湖实验中学的陈同学和队员合作答对全部题目后兴奋击掌:“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让急救知识变得好玩又好记!”
本次活动路线融入四个急救技能挑战点,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反复实操,让每个参与者在运动中掌握救命技能。完成徒步并通过闯关挑战点的队伍,还能获得一份家庭应急救护工具包与纪念徽章等精美礼品。
5.19公里,丈量的是风景,播下的是“我要救”的信念。随着挑战赛落幕,急救技能的种子已跟随着数百位参与者的脚步,散落在松山湖的各个地方。接下来,松山湖还将继续推动应急救护知识普及,通过更多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为构建更安全、更温暖的社区环境注入力量。
撰文:向熙航 张珊珊 郭磊 谢麦诗 陈启亮
摄影:向熙航 陈雅靖
统筹:张珊珊 郭文君
【作者】 向熙航;张珊珊;郭磊;谢麦诗;陈启亮;陈雅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