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渭北青松,地地道道的渭北娃,给你讲不一样的渭北故事,带你看不一样的渭北山土人情。#创作训练营开营啦#
炎帝故里宝鸡,自古便是佛道兴盛之地。
它们或倚秦岭余脉,或临渭水之滨;或因帝王驻跸而声名远播,或因隐于乡野而少人问津…… 但每一座历经千年的古寺,都沉淀着岁月的密码,成为关中西府大地的文化印记。
其中,在宝鸡东郊的平原上,藏着一座尤为 “隐秘” 的古刹。
它距市区不过十公里,却避开了热门景区的喧嚣,以 “西北罕见大卧佛” 和 “三教合流” 的奇特规制,成为懂行者才知的宝藏秘境。
你去过吗?
它就是 —— 宝鸡卧龙寺。
卧龙寺坐落于金台区陈仓镇龙丰村,陇海铁路北侧不远处,顺着乡村公路前行,一片黛瓦红墙的建筑群便会映入眼帘。
没有醒目的广告牌,没有熙攘的游客群,只有两尊石狮静守山门,低调得仿佛与田野融为一体。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看似朴素的寺院,竟是始于隋、盛于唐的千年古刹,更是唐太宗李世民、玄奘法师都曾驻足的圣地。
长久以来,它在岁月中几遭兴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开放,才让这份尘封的传奇渐渐浮出水面。
无论是谁,踏入宝鸡卧龙寺,都会被两处奇景深深震撼。
第一奇,便是寺内那尊8 米长的释迦牟尼卧佛。
卧佛殿内,佛陀涅槃的姿态安详肃穆,3 米高的身躯通体鎏金,衣纹流畅如水,眉眼间满是慈悲超脱。
这尊卧佛是陕西境内规模罕见的巨型卧佛造像,佛身两侧环绕着神态各异的弟子塑像,光线透过殿宇窗棂洒在金身上,竟让人生出穿越千年的敬畏感。
第二奇,则是它 “三教合流” 的独特规制。
与传统佛教寺院不同,卧龙寺的天王殿内,主尊并非常见的弥勒佛或四大天王,而是儒教圣人关羽,两侧才是护法天王侍立;
弥勒殿的水火二将,竟是道教中的龟蛇二将化身 —— 这种佛、道、儒三教神灵共处一寺的布局,在陕西古寺中独一无二,生动再现了明代宗教融合的历史图景。
为何这座隋唐古刹会有如此奇特的格局?
民间流传着一段佳话: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时,曾在此寺留宿,见寺院地势如卧龙盘曲,便御赐 “卧龙寺” 之名;
而隋代名将尉迟恭曾监修扩建,唐玄奘西天取经途中也曾在此驻锡,多重历史印记让寺院逐渐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历史的真相更显厚重。
据寺内碑文记载,卧龙寺始建于隋代,原名 “禅静寺”,唐代因帝王加持而声名鹊起,成为长安以西的重要禅林。
清末民初时,寺院占地达 8 亩,五殿三楼、钟鼓齐备,僧众逾百人,可惜 1947 年因军火库爆炸惨遭焚毁。
如今我们所见的殿宇,是 1991 年开放后重修的,但寺内留存的八通古碑、千年古树,仍默默诉说着昔日荣光。
最动人的是,卧龙寺虽距城区不远,却保留着难得的静谧。

春日里,院内花木繁盛,樱花、桂花次第开放,香气漫过青砖院墙;
夏日浓荫蔽日,古柏的虬枝挡住炎炎烈日,禅堂传来的诵经声与鸟鸣交织,让人忘却尘嚣;
即便是萧瑟秋日,金黄的银杏叶落在卧佛殿的台阶上,光影斑驳间,更显古寺的清幽禅意。
在这里,没有商业化的喧嚣,只有僧人的晨钟暮鼓和香客的轻声祈福。
找一处石阶坐下,看阳光穿透树叶的缝隙,听风吹过殿角的风铃,浮躁的心自然而然就沉静了下来。
你若得闲,很该来这里逛逛。在这方藏着千年故事的天地里,既能瞻仰西北罕见的大卧佛,也能在三教合流的奇观中读懂历史,更能在乡野禅林的静谧中治愈身心。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龙丰村卧龙寺
门票:免费
交通:宝鸡市区乘坐 3 路、36 路公交车至 “卧龙寺” 站下车,步行 5 分钟即可抵达;自驾导航 “宝鸡卧龙寺”,寺内有小型停车场。
其他:寺院开放时间为 08:00-17:00,无需预约;
寺内新建的五百罗汉殿,每位罗汉都标注法号,神态栩栩如生,堪称 “西北一绝”;周边可串联游览金台观、陈仓老街,感受宝鸡的历史与烟火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