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一场以“城市记忆与当代生活交汇”为主题的沪港澳Youth CityWalk活动在黄浦温情启幕。十余位香港青年循着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弄堂、新天地、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丁玲与胡也频旧居、朱圣堂、派克公寓、中共中央上海策反委员会机关旧址、刘海粟故居、思南公馆的历史轨迹,沉浸式感受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漫步中搭建起跨地域的友谊桥梁。
活动伊始,青年们以中共一大会址为起点,跟着讲解人员的脚步,走进纵横交错的石库门弄堂,青砖黛瓦的老建筑、兼具中西风格的雕花窗棂,一一映入眼帘。“这些石库门既有江南宅院的规整,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是上海开埠后中西文化交融的活见证。”讲解人员从砖石结构讲到“石库门”名称由来,一个个细节让青年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驻足拍照。
途中,一家极具特色的红色主题咖啡店让大家眼前一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以上海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的特色空间,店内不仅陈列着与一大相关的老照片和文献资料,多款饮品的命名与定价也暗藏历史寓意。“比如这款‘觉醒年代’主题饮品,定价呼应着重要历史节点,既有趣又有意义。”青年们围在店外,一边听讲解一边讨论,不少人表示,这样的设计让原本遥远的历史变得鲜活可感。
继续前行,胡也频、丁玲旧居、刘海粟故居等名人遗迹依次出现。导游讲述着文人墨客的创作故事、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让青年们在欣赏老建筑的同时,更读懂了背后的精神脉络。“以前只在书本上看到这些名字,现在站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感觉历史离自己特别近。”一位香港青年感慨:“历史突然有了温度。”
当队伍来到思南公馆,众人仿佛步入一座开放式的建筑博物馆。这里汇集了8种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法式花园洋房的浪漫、外廊式建筑的独特、古典主义的庄重……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时代与人物的故事。讲解人员介绍,这里曾是众多军政界、文化界名人的居所,如今通过活化利用,成为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交汇点。青年们边走边交流,话题从建筑审美延伸到生活方式、文化差异,思南老街区的空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一次听着讲解走在黄浦的大街小巷,感觉历史就在脚下,特别有代入感!” 活动尾声,一位香港青年告诉记者,这次行走让他收获满满,不仅深入到了城市的肌理、贴近了城市的呼吸,更对黄浦的人文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感受到了它的独特气质。
此次活动由黄浦香港联会、沪港青年会主办,上海市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沪港同学会承办,是沪港澳Youth品牌系列活动之一,意在通过城市文化共融,打造具有互动性与文化深度的活动,让更多港澳青年在体验中建立对上海的感知与共鸣。
近年来,黄浦区委统战部以深化沪港交流为载体,以促进商贸合作为目标,联合沪港政府部门、社团,创新打造“淮海新天地沪港合作生态圈”,深耕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领域。 在此背景下,今年6月,“淮海新天地沪港澳高校校友会联盟”应运而生,串联起沪港澳12所顶尖高校的校友力量。作为“淮海新天地沪港澳高校校友会联盟”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沪港澳Youth计划将为三地青年搭建起人才交流的新桥梁、学术协作的新平台、产业对接的新通道。
记者 / 王月华 郑柯盈(实习)
编辑 / 孙冲
图片 / 王月华 郑柯盈(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