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贵州公路系统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突出成就,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近年来,在“畅安舒美”建设基础上,贵州积极推动“路旅融合”等融合发展项目,通过优质资源整合、优化交通服务、促进产业协同等方式,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深度结合,成为贵州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助力。
在贵州的群山峡谷间,这些公路早已超越交通载体的单一属性,化身“移动风景线”与“富民产业带”,让“地无三尺平”的高原上,绽放出交旅融合的绚丽之花。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一条全长57.353公里的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穿梭于镇远古城与高过河景区之间。
作为连接黔东南与黔东的经济旅游大动脉,这项总投资5.18亿元的改扩建工程,历经两年多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仅剩两座桥梁扫尾工作,预计2025年底全面竣工。工程将原有6.5米宽的四级公路升级为8.5米宽的二级公路,不仅破解了“通行难”瓶颈,更串联起镇远古城的千年文脉与高过河的生态野趣,让“古城+漂流”的黄金旅游线路焕发新生,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

镇远古城无人机照片。吴贤和 摄
“以前去高过河漂流,20多公里的路要绕近一个小时,遇到旅游旺季还经常堵车,游客抱怨声不少。”对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项目业主办主任杨宗炉来说,老路的窘境仍记忆犹新。
作为连接镇远古城与高过河景区的核心道路,老路弯道多、路面坑洼,安全平均车速仅20公里/小时,不仅制约游客出行体验,更让沿线农产品运输“犯难”。
2023年11月,道路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团队直面喀斯特地貌施工难题,在严守生态红线与土地红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工程:拓宽路面至8.5米、升级为二级公路标准、优化急弯曲线。
如今,从镇远古城到高过河景区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安全平均车速提升至40公里/小时,通行效率直接翻倍。

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公路改扩建工程
“生态保护是底线,我们既要修通路,更要护好镇远的山水文脉。”杨宗炉介绍,工程建设中,团队始终秉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理念,投入400余万元实施生态修复,重点攻克裸露边坡治理难题。
“高过河沿岸的边坡最棘手,岩石裸露面积大,还临近水源地。”杨宗炉回忆,为避免施工破坏生态,团队采用“喷播绿化+原生植被移栽”的方式,在边坡种植本地适应性强的爬山虎、杜鹃等植物,同时保留沿线80%以上的原生树木。如今,驱车行驶在这条路上,一侧是高过河清澈的溪流与苍翠的峡谷,一侧是点缀着三角梅、紫薇的田园村落,“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坐”的体验感扑面而来。
随着工程进入最后冲刺,这条串联千年古城与生态景区的大道,正成为镇远文旅发展的“黄金线”。它不仅让游客的旅途更便捷、更惬意,更让沿线群众的腰包更鼓、生活更甜,用“畅安舒美”的实践,书写着交通赋能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