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在韶关南雄,一条1.5公里长的珠玑古巷,承载着千年广府文明的源流与记忆。青石板上印刻着中原南迁的足迹,祠堂林立间沉淀着家族的脉络,飘色巡游的鼓点中回荡着先辈开拓的壮怀——这里不仅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千万广府人共同的精神原乡。
珠玑古巷
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此举办,并于开幕式当天举行纪念石揭幕仪式与“广府家宴”等特色活动,主会场设在百姓堂广场,汇聚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社团代表及各界广府人约800人,共溯根源,共叙乡情。
珠玑古巷的百姓堂广场
从古巷走向世界的广府文化
“80后”黄丽艳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珠玑古巷。她的父亲黄家庆是《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的传承人,童年时的她最爱听父亲讲述往事。“自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古道后,珠玑古巷逐渐成为商贸重镇。这里不仅是南北往来必经之地,也是岭南面向中原的第一个窗口。”黄丽艳介绍道。
作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集中地”,珠玑古巷见证了两种文化在此相互吸收、融合,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府文化。黄丽艳表示:“珠玑古巷并非单指一条街巷,居住于此的移民,无论来自何方,始终秉持包容、尊重与互助的精神,体现了广府人‘异姓一家,百姓一家’的理念。”
“岭南特色名菜‘酿豆腐’就源于珠玑古巷,把芋头、咸虾米、鱼肉、萝卜青菜等酿进豆腐里,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黄家庆介绍道,这道传统美食正是寓意“异姓一家、包容和睦”的理念,体现了广府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如今,酿豆腐已成为广府宴席上的经典菜肴,传递着和睦共处的处世之道。
“广府人最突出的精神便是开荒拓土,不畏艰难、不惧辛苦。”黄丽艳介绍道。南宋时期,当地贡生罗贵曾率领33姓97户人家,扎竹筏沿江而下,经清远、广州直至江门等地,最终在珠三角开辟新家园。这批南迁先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与生活习俗,他们的后代更秉承开拓精神,远渡重洋经商发展,将广府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
步入珠玑古巷,游客可沉浸于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与非遗元素之中。令人惊叹的是,诸如佛山黄飞鸿的南狮、番禺的“游龙戏凤”飘色等广为人知的民俗技艺,其源头皆可追溯至此。在众多民俗展演中,飘色以其精巧绚丽的道具尤为引人入胜。“飘色艺术承自中原,我们将历史故事融入表演,使文化得以活态传承。”黄家庆介绍道。珠玑古巷的飘色不仅传播至佛山、中山、潮汕等地,也与广州沙湾等地保持着频繁的文化往来,成为串联世界各地广府人的情感纽带。
黄丽艳和父亲黄家庆
南雄酿豆腐
珠玑古巷的飘色巡游
寻根之路彰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在珠玑古巷入口处,矗立着一面庄重的南迁姓氏名录墙,墙上镌刻着183个曾在此居住过的姓氏,每个姓氏旁还标注了其来源于中原的具体城市。“珠玑古巷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宗亲大会、恳亲大会等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广府后人归来。”黄丽艳介绍道,“如果你想追寻自己的根源,都可以来珠玑古巷找一找。”
南迁姓氏名录墙
“每逢恳亲大会,都有不少海外同胞归来。他们摊开族谱,由老一辈人串联谱系,有些人甚至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黄丽艳见证过太多这样的动人时刻。他们不远万里归来,不仅是为了祭拜先祖、认祖归宗,更是为了在族谱的字里行间,寻找自己与故土、与民族的血脉连结。“这种寻根所带来的震撼,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她感慨道。
目前,珠玑古巷已成为广东重要的文化地标,每年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谒祖、开展研学。黄家庆自豪地表示:“珠玑古巷在海外拥有知名度,正体现了广府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从南宋的南迁之路到如今的文化热潮,珠玑古巷见证了广府文化的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漫步古巷,千年历史触手可及。这里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岭南文化的鲜活灵动,更彰显着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珠玑古巷所承载的,不仅是广府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正如黄丽艳所说:“它不单只是广府人的精神,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周红豆 尹珏文
视频 罗渊
海报 武君丽
校对 赖玉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