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时节,大地一遍秋意,209国道沙塘到太平段分散的斑块坡地上的蜜桔已经成熟,山边的枫叶也变成了紫红,与沿侧的荻花茅草协同泼染着山丘。
由柳城太平镇转入乡道,再行进大约1个小时使到了中胆,然后向北沿山际蜿蜒的道路行驶很快就是沙子乡,十来分钟后进入石岩屯,这里便是石岩乡村生态旅游景区。
石岩古寨门
石岩是个小山村,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村寨民居坐落于三面环山的石峰山峦谷地里,笔架山、黎家山、茅红山等诸峰自北环绕,形成背靠之势。
石岩建址历史悠久,始建于明弘治二年,因此也称“石岩古寨”。石岩是一个“石和岩”的世界,寨内有石门、石墙、石板、石阶,石台、石墩、石拱桥等石头建筑。环绕村寨有多个天然生成的大小溶洞,如长岩、走兵岩(狮子洞)、经堂岩、凉风洞(石龙洞)、仙人洞、牛岩、白马岩、龙塘岩、狗庙岩等洞群。
石岩山水秀丽,除岩洞奇观外,水景资源丰富。寨内有牛岩漫滩、礼泉、白龙湖、石岩溪、石岩瀑布、社岩跌水、狗庙泉、人工渠等景观水体。
石岩燕子洞
今日,经过石岩古石桥,沿湖栈道又见到凉风洞,由洞吹出的风还是那么清凉,登上石级到山腰重观走兵岩,入口的竖壁依然峭立,那些依石生长的竹子天然曲成“S”形,村民戏称“跳舞竹”。
经由寨子再沿着人工渠很快来到今日重点探索的地方,也就是石岩燕子洞。燕子洞也叫燕子岩,因为洞内常年都有许多燕子候守栖息而得名。
石岩景观特色之一就是其无山不洞、无洞不水,水流洞穿、洞穿石现;泉由洞出、水出成溪。实际上石岩溪源头就是由麻山村石峰洞中流出,经北面试剑峰西边沿水岸至寿猪石进燕子洞,再经牛岩与礼泉汇合注入白龙湖然后成石岩溪。因此,燕子岩正好处于这水线中间,形成奇观。
燕子岩入口“峭壁人参”
燕子岩风景绝奇,洞穴入口两边是巨大的岩石峭壁,攀石的植物渗入石缝状似石壁“人参”。穿过石壁,迎面的是条简朴小径,径道旁是密生的阴生植物,依托石壁长长的榕树根须天然而下,十分醒眼。至洞间,在窄口处能听闻水流潺音,并见一泓碧池,池周石幔片片,洞滩临水,环境清幽。
涉水片刻,拐进一处平地,这是洞内少有的坦地,足有五十见方。地上是岩顶,高不过3米,向内部深进,先是听到丝丝落水声音,十步之后是淙淙潺潺如“琴音”。
燕子洞内景象
同行打开强光手电,忽见山洞尽处石壁奇绝,嶙峋错落,内凹深进的石面一股水流猛然涌出,晶莹透白,瞬间没入下方潭池,姿态如瀑,意绘天工。
更为出彩的是,落水的地方硬是分成两层,连接处居然长着一根石“玉柱”。石柱粗壮,浑圆有力,拔地而起,向上顶进,与流水的内凹石缝形成自然阴阳对话,彼此呼应,这是天工造物,“生命之源”。
洞内生命之源“玉柱”
的确,自然界的客体景物是难以想象的。盘古能开天地,女娲能补天,夏娃能偷吃禁果,就连人参都能长成雌雄两性,因此,在燕子洞内留存如此绝色风景,应是天宫匠心的旨意。
离开这小片洞地,迎面的池水深深朦朦,远处一道小光刚好映着石壁上伸向水面的怪石,细观极似鳄鱼,张着嘴恰似正在觅食。由石幔留缝渗出的水沿着石面流到“石鳄鱼”嘴里,叮咚叮呼滴入潭池,回响在燕子洞中。
一池波皱“鳄鱼石”
踩着滩涂的卵石,欣赏着鳄鱼石下一池波皱,进出之间抬头看见洞顶有个洞口,缕缕光线如丁达尔现象射进洞内,留着斑影。正因之,洞内入光之处阴生植物葱郁,将洞底洞壁装点得一派绿意。
以小竹排经潭水出得洞外,曲水岸边有自然山石点缀,或凹或凸,与草丛相互衬托,苍劲的古枫杨树接天连地,还偶尔出现小块菜地。至下游一湾池水,池周地形起伏,绿树围合,池草依依,露石嶙峋,叠水流音。如此佳景唯石岩有也。
洞内”玉柱“另一视角
洞中垂吊的藤蔓须根
燕子岩神秘天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