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云海天舟。王龙彪 摄/百色起义纪念馆(资料图)/凌云浩坤湖景区。罗小凤 摄/靖西文昌阁。谢 徽 摄
当微风拂过八桂大地的喀斯特峰丛,当红城百色的铜鼓声穿越右江两岸,一场承载着广西文旅梦想与荣光的盛会——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正以昂扬的姿态拉开帷幕。这是广西文旅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向世界展示“壮美广西”独特魅力的璀璨舞台。本次大会以“相约千姿百色 畅游壮美广西”为主题,不仅串联起广西14个地级市的文旅精华,更将山水之美、文化之韵、民俗之趣与发展之果融为一体,为全球游客勾勒出一幅兼具诗意与活力的广西画卷。
梧州市秀美鸳鸯江。何华文 摄/桂林市象山景区。(桂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柳州市柳江喷泉夜景(航拍图)。(柳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贵港市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贵港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广西,这片镶嵌在中国南疆的明珠,自古便以“山水甲天下”的景色惊艳世人。从桂北桂林漓江的水墨长卷,到桂南北海银滩的碧海金沙;从桂西百色大石围天坑的地质奇观,到桂东贺州黄姚古镇的千年乡愁;从桂中柳州程阳八寨的侗族风情,到桂边关隘崇左德天跨国瀑布的跨国雄姿……14个地级市如同14颗熠熠生辉的宝石,连结成一条跨越山海、贯通古今的文旅长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自然的馈赠与历史的沉淀:喀斯特地貌在这里演化出峰林、溶洞、天坑等奇观,构成全球罕见的生态宝库;珠江水系的支流在这里蜿蜒流淌,滋养出稻浪翻滚的平原与瓜果飘香的盆地;中越边境的崇山峻岭间,不仅回荡着千年的边关故事,更孕育出壮族、瑶族等民族的独特风情。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黄维业 摄/河池市巴马长寿村。(河池市融媒体中心供图)/崇左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崇左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文化是广西文旅的灵魂。作为壮族聚居地,这里的铜鼓纹饰镌刻着远古骆越文明的密码,“三月三”歌圩的嘹亮山歌传递着民族的热情与浪漫,绣球、壮锦等非遗技艺在匠人手中绽放出永恒的魅力。从桂林独秀峰王城的明清科举文化,到柳州柳侯祠的唐宋文人风骨;从梧州骑楼城的百年商埠记忆,到玉林容州古城的明代建筑智慧;从河池刘三姐故里的歌谣传承,到来宾莫土司衙署的土司制度遗存……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创新,形成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如今,这些文化瑰宝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焕发生机:在南宁方特东盟神画,科技让东盟十国文化与八桂风情碰撞出奇妙火花;在崇左花山岩画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与沉浸式体验让游客穿越千年对话先民;在百色起义纪念园,红色文化与生态景观结合,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
贺州市姑婆山云海日出。何 华 摄/防城港市白浪滩景区。(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供图)/钦州市三娘湾景区(航拍图)。张晓冬 摄
近年来,广西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中国绿城”南宁的生态旅游,到“工业名城”柳州的工业文旅创新;从“滨海城市”北海的海岛度假升级,到“长寿之乡”河池的康养旅游探索;从“边关城市”防城港、崇左的跨境旅游合作,到“岭南商都”梧州的骑楼文旅复兴……14个地级市立足自身特色,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高品质的文旅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底,广西已有AAAAA级景区11家,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文旅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本次大会的举办,不仅是对广西文旅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契机。
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蒋兴媚 摄/来宾市瑶天下旅游度假区。肖修德 摄/玉林市经略台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林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刻,红城百色已做好准备,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让我们循着漓江的碧波、德天的飞瀑、壮族的山歌,走进广西14个地级市,在山水间感受自然之美,在文化中品味历史之韵,在民俗里体验民族之情,共同解锁壮美广西的无限精彩,见证八桂大地文旅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百色融媒 记者 陈吉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