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记载,19世纪末,在汉阳赫山创建的官砖厂是武汉最早的近代建筑材料工厂。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前,仅有14家砖瓦厂,从业人员1587人,年产砖2289万块。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水塔和烟囱(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武汉解放后,随着经济恢复和基建规模扩大,建材需用量日增,砖瓦灰石不宜远途运输,供应紧张,促使砖瓦灰石工业迅速发展,各建设单位相继创办了砖瓦、采石、炼灰等工厂。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水塔(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为了加强管理,保证武汉地区国家重点建设的建筑材料供应,根据中南财经委员会的决定,武汉市工业局从1954年起逐步接收原属于中南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砖瓦灰石企业(不包括公安部门的劳改企业),将这些工厂合并,改组成10个砖瓦厂、2个采石厂和1个炼灰厂。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水塔上面有2个大喇叭(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1955年8月1日,武汉市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简称市建材局)成立,统一管理上述砖瓦灰石工厂,并归口管理全市的私营建材企业。
1957年,市建材局统一管理除2个劳改部门的砖瓦厂和属于中央、湖北省在汉的2个水泥制品厂以外的所有建材企业,计有10个砖瓦厂,4个采石厂,1个炼灰厂,1个制材厂,1个油毡厂,共17个工厂。1957年,共生产红砖4.7亿块,红平瓦3700万片,石料45万立方米,石灰4.8万吨,油毡9.1万卷。至1985年,武汉市(不含市属县)共有建筑材料工业企业99家,5万余职工,全年总产值2.4亿元。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水塔(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黏土砖瓦工业是武汉市建材工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一个行业,历史可追溯到1892年张之洞督鄂时期创办的汉阳铁厂砖厂。至1985年,全行业共有生产厂40家,从业人员16882人,年产红砖9365亿块、红平瓦3676万片。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水塔(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武汉市郊区的东西湖区、汉南区、洪山区从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兴办砖瓦厂。1985年郊区共有砖瓦厂29个,年产砖5.02亿块、瓦382万片。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烟囱(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位于今新沟镇南六支沟。
据《武汉市志·工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1985年武汉市属建材工业企业情况表”记载,荷包湖农场砖瓦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1985年固定资产原值66万元,有职工360人,总产值118.5万元。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2018年10月作者前往拍摄时,荷包湖砖瓦厂的砖窑早已拆除,仅剩1座烟囱、1座水塔和若干房屋,还有十几户居民有待搬迁。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
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砖瓦厂的篮球架(周国献2018年10月7日拍摄)
后来曾经试图再次探访荷包湖砖瓦厂,但找不到了,应该是拆没了。
.
【相关链接】:
周国献“大武汉系列201—300”分类汇总索引及相关链接
.
(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8年10月12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1)方法一:在“黑镜头”头条文章开头,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如下图):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