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乐圩的蚂蚁坟人后顺着小路走进一处居民房,看到有两座古墓。古墓看着相对比较普通,但看到古墓前的两块石柱却又深感好奇。古墓前的石柱亦称为望柱,望柱就是望族的意思,能够立望柱的古墓,想来墓主人身份不简单,但看到墓碑上的文字又有点失望,信息有限,只知道墓主人的名字却不知墓主人的具体身份,但旅途中遇到这样的古墓岂能不写游记。
古墓就在蚂蚁坟边小路走进居民房的路边,并不难找,并且古墓就在居民房的旁边没有被破坏,想来古墓有可能是这十多户居民的先祖。古墓一座葬于清朝乾隆16年,一座葬于嘉庆元年,墓主都姓韦,想来两座墓的主人是父子,也有可能是兄弟。唯有疑问的就是两座古墓的前面都立石柱,看来乐圩这里的韦姓应该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翻看很多资料得知韦姓确实在当地是名门望族,能跟韦姓名门望族有瓜葛的就是兴隆巡检司的韦姓土司。兴隆巡检司的首任土司是韦贵,明朝嘉靖田州土官卢苏、思恩土官王受不满改土归流而起兵反朝廷,卢苏、王受合兵围攻思恩府,思恩府百夫长韦贵护送思恩知府至宾州有功而得以封赏,后平息八寨起义有功而授封兴隆巡检司世袭土官。
韦氏家族自韦贵起便统治兴隆地,直到民国初改土归流才结束,总计统治兴隆地387年,历任18代土司。乐圩在明清时期属兴隆地,而乐圩极有可能是兴隆巡检司管辖下的一个城头。兴隆巡检司管辖有16个城头,乐圩具体是哪个城头无从考究,不过可以确认的是乐圩是兴隆巡检司韦姓土司的势力范围。
兴隆巡检司实行的是世袭制,为稳固和管理自家的领地,想来很多城头的负责人都是韦氏土司信得过的人,而信得过的人也只有是自己的子女。乐圩既然是兴隆巡检司的城头,负责人必定是韦氏土司有血脉的人。乾隆年间下葬的古墓墓主人叫韦景、嘉庆年间下葬的古墓墓主叫韦常,两者的出生时间应该是清朝康熙年间。
韦景和韦常是兴隆韦氏土司的后裔不假,只不过墓碑上没有写明是那一代土司的后裔。以往参观古墓,墓碑上都写有墓主乃谁之孙谁之子字样,可乐圩这边的韦氏古墓没有这些信息,对于墓主人是那一代兴隆土司的后人就无从考究。具体身份无从考究但墓前的望柱却能显示其身份和地位,明清时期的墓葬非常的讲究,什么样的官阶葬什么样规模的墓葬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是没有一定的官阶和地位,立望柱就会收到惩罚,韦氏古墓立望柱想来在当地有一定的官阶。
韦氏古墓的望柱仅有膝盖高,而且望柱顶端仅是圆头,可以预想得出来,韦景、韦常两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功绩,但功绩也仅是兴隆地内的贡献,在整个广西或者整个大清来说微乎其微,不足以达到立高望柱的标准。墓碑上中间的几个大字,头两个大字是“待赠”,待赠意思就是等待朝廷追封。韦景、韦贵下葬之时是希望后人作出重大功绩,然后让朝廷后来追封。可惜后人无能,没能作出重大功绩,要不然墓碑上的头几个大字是“皇清列赠”,而不是现在的待赠了。
这里的韦氏古墓是韦贵后裔不假,之前看过兴隆最后一任土司韦国器的孙子写的关于韦氏土司的文章,其中就有韦氏土司后裔在乐圩定居生活的文稿。前几年兴隆韦氏宗亲会,乐圩的韦姓人家也来兴隆街参会,看来乐圩的韦姓跟兴隆街的韦姓是同一支脉。据说现在马山县林圩、乔利、周鹿等乡镇的韦姓人口多大上万,这些都是兴隆首任土司韦贵的后代。
前段时间在大化水电站附近看到韦大任夫妻合葬墓,看到墓碑上的详细介绍得知是兴隆第六任土司,因此对韦氏土司感兴趣,之后开始寻找韦氏历任土司的墓葬,希望在墓碑上了解韦氏土司更详细的信息。本以为韦大任是家族墓群,没想到只是单墓,乐圩的韦氏古墓也仅是两座,而且并没有看到兴隆土司的一丁点信息或许有点失望,不过乐圩的韦氏古墓跟兴隆土司有丁点关系,想来也不算太失望。
上个月在武鸣县的府城镇参观覃益公墓,打听到兴隆首任土司韦贵葬在李圩的那雷倍感兴奋,往后有机会想去看看。韦贵毕竟是大将军,又是土司,墓葬一定很豪华,当然也没少被摸金校尉盯上,听说近段时间韦贵后人对墓园维修,想来维修后的韦贵墓必定会另眼相看,希望去李圩时参观韦贵墓会有所收获。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