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旅游的时候,忽然间发现这里有一个湖北的特产,竟然是信阳毛尖。
当时我就笑了,信阳毛尖不是河南的吗?怎么是湖北的呢?
然而更巧的是,当我去一趟信阳之后,发现信阳这里竟然吃热干面,从口感上来说我更能接受一点,可以说比武汉的还好一点。
当这两种具有反差感的食物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也终于相信信阳它不太像是河南的城市。
1.
早在十多年前,那个时候还在大学,身边就有信阳的朋友,因为我们都是河南的,很多人在谈话的时候也会说我们是老乡。
但是信阳的朋友有时候就会开玩笑的说,信阳其实真的不太像河南,更像是湖北或者是安徽的城市。
当然,这话在当年我以为是个玩笑。
直到前段时间我去了信阳一次,也彻彻底底接受了这种说法,信阳真的是不像河南的城市。
比如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虽然各奔东西去了很多地方,但很多也是回到自己的省会。
然而信阳的朋友去哪里工作呢?
要么是去安徽的六安、合肥,或者是去湖北的武汉,而很少去上郑州的。
那次我去到信阳之后,也深深刻刻感受到这里的生活真的和河南很多城市不一样。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是吃面食的,馒头的,比如说烩面、蒸面、卤面、捞面等等。这是最为常见的,但是信阳这里吃什么?

吃米饭。
尤其是当我行驶在固始的乡间小路的时候,看到他们这里竟然种水稻,当时我就震惊了。
河南竟然有地方种水稻!
更离谱的是什么?
如果幸运的话,能够见到水稻和小麦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当中。
这种割裂感让你觉得一只脚迈进了江南水乡,另外一只脚还在河南大地上。

2.
信阳的饮食也是比较奇特的。
他们的食物一般比较偏辣一点,这点倒是像武汉的风格,而且比较重油重味儿,像腊肉、蒸菜等等手法也是很常见的。
其实我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信阳是产毛尖的,他们吃完这些油腻的东西,再喝一杯清茶,倒也算是比较会养生。

当然,这里必须说的是我特别特别向往和喜欢信阳的那种茶山,感觉到特别的文雅,特别的舒服,当然这是后话了。
让我比较诧异的就是信阳这里竟然吃热干面。
虽然吃热干面的地方很多,但是提起热干面,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武汉,再加上此前我在武汉的时候,看到了湖北特产竟然是信阳毛尖,这就是让我产生了怀疑,是不是他们两个地方的人相互换了一些东西,而没有通知大家呢?

主要是,我觉得信阳的热干面会更好吃一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据说是经过改良版的。
他们的饮食与河南的很多地方不大一样,他们的方言更是让我头疼。

3.
十多年前,我们还在大学的时候,虽然说都是河南的老乡,但是坐在一块儿还是要说普通话,因为但凡说了家乡话,其他的地方如河南的周口、商丘、开封说的话,大概率还能够听得懂。
但是信阳话,别说是我,就是信阳本地人听他们自己的话也是模棱两可。
起初我是不信的,直到我去了信阳一趟就信了。
那次是参加朋友的婚礼,因为婚礼上来了很多人,我发现他们各说各的,我听不懂,信阳他们自己人也听不懂。

就像是很多不同省份的人坐在一块儿聊天。
后来我才知道,信阳这里毕竟是与湖北、安徽相挨着,像襄阳、六安等等都离他们很近,再加上一些历史的原因,这里融合了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以及赣语客家话等等。
别说我一个外地人,就是他们信阳本地人,县与县之间说的语言可能都不一定听得懂。
如果大家感兴趣,一定要来一趟信阳,在当地听一听。
身边虽然说站满了信阳人,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各说各的。
特别的热闹!

4.
办完事情之后,我们就说以后准备去哪里发展,比如说我自然是去河南的郑州,因为那是省会嘛。
但是,信阳的朋友不一样。
他们要么是去湖北,要么是去安徽。
最为常见的就是武汉或者是合肥。
为什么呢?
其实从地理上来说也是能够理解的。
信阳离郑州有350公里之远,但是到武汉不足200公里。

从距离上来说,他们自然是选择武汉或者是合肥,甚至在潜意识里去合肥或者是武汉是他们的首选。
像他们的工作、购物,甚至是看天气预报都是选择武汉或者是合肥。
可能是因为信阳是河南的最南边吧,再加上距离,他们的那种归属感并没有那么的强烈。
又因为地方文化、饮食文化甚至是气候以及是生活习惯,都与很多河南的地级市不大一样。
说他明明在河南,但更像是湖北或者是安徽的城市其实也不为过。

信阳这个城市还是特别好的,据说是十佳宜居城市,而我更喜欢这里的茶山水稻,有一种江南风光的感觉。
信阳这个地方,真美,值得多次来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