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欢歌迎盛会,千姿百色待客来。11月23日至24日,2025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百色市举行,大会以“相约千姿百色 畅游壮美广西”为主题,全面展示广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新气象。
今天,文旅君带大家走进百色宝藏小城——田东。
田东县是中国芒果之乡,芒果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版《广西通志》有载:“偏桃,田州土州出,树扶疏直上,树叶秋冬不凋,每二月另抽嫩枝,细花丛生,色淡黄,结实五月熟,大如桃,黄色,味甘香。”“田州土州”即今百色市田东县一带,“偏桃”即芒果。
▲田东芒果园 图/小红书@璇大人
▲田东芒果丰收 图/小红书@桂字号农业品牌
▲外形酷似芒果的田东县体育中心 图/公众号@百色融媒
田东县不仅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品种还十分丰富,常见的品类有贵妃芒、红象牙、台农、玉文芒、金煌芒、凯特芒……所产芒果皆是精品。
▲种类繁多的芒果
而在田东众多芒果中,桂七芒在“芒果界”一骑绝尘,硬控“无数芒果脑袋”。桂七芒,学名桂热82号,桂七芒的“桂”是广西的简称,“七”指其黄金成熟期在七月(中下旬至八月上旬),是名副其实的广西夏季限定芒果。
▲图源/小红书@元气满满
▲图源/小红书@怪怪
千万别被桂七“青涩”外表骗了!与其他芒果不同,桂七芒其即使成熟,果皮也保持着独特的青绿色。
切开青绿色果皮,便可露出金黄色的果肉,独特的香气也随之涌进鼻腔,让人垂涎欲滴。浅尝一口,细腻如奶酪的果肉,口感清甜不腻,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做成饮品、甜品,都堪称一绝。
▲图源/小红书@momo
▲芒果炒冰 图/小红书@土拨鼠鼠
▲楼上糖水“爽榴芒” 图/小红书@酒九十二
除了桂七芒声名在外,这里还是大自然馈赠的生态画廊,一条右江穿城而过,串联无数秀丽风光;这里是烟火升腾的美食秘境,“田东八香”的诱人气息,每一味,都诉说着土地的慷慨与生活的热忱。
▲田东县四平村 图/小红书@DD
▲田东风光 图/小红书@璇大人
快和文旅君一起踏入这场山水与人文交织的桂西奇旅,爱上甜蜜的田东!
▲田东风光 图/小红书@DD
▲田东朔良民锦村 图/小红书@DD
▲田东风光 图/小红书@DD
目录
01 闯进活态山水屏保
02 聆听芒乡人文余韵
03 品尝田东活色生香
01 闯进活态山水屏保
田东,不是滤镜里的诗与远方,而是闯入你生活的动态山水屏保——喀斯特峰丛是画框,右江碧水是流淌的底色,等待着旅人的目光去解锁。
▲图/小红书@尔东文
小龙村芒果核心示范区
小龙村芒果示范区位于田东县平马镇小龙村,地处右江河谷腹地,是田东县的芒果规模化种植重点区域之一。
▲小龙村芒果核心示范区 图/小红书@璇大人
示范区内的芒果种植面积达2500多亩,种有台农芒、桂七芒、贵妃芒、金煌芒等多个品种。每年五月到九月,漫山遍野的芒果相继进入成熟期,累累硕果缀满枝头,仿佛置身于一片由芒果构筑的“芒山芒海”之中。
▲小龙村芒果核心示范区 图/小红书@尔东文
你可以参与生态采摘,穿行于“芒海”之中,呼吸间满是醉人的甜香,亲手从枝头摘下饱满的果实,来一场唤醒感官、与自然蜜意零距离的邂逅。
▲小龙村芒果核心示范区 图/小红书@璇大人
值得一提的是,示范区内还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芒果种质资源圃,目前已收集到国内芒果品种167个,育种材料700多份。这不仅是一座芒果的“基因宝库”,更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引擎,蕴藏着田东县未来更香甜、更丰产芒果的无限可能。
▲小龙村芒果核心示范区 图/小红书@尔东文
随着【中国芒果小镇】项目的建设推进,小龙村与周边芒果产业相关区域联系愈发紧密。从小龙村出发,不远处便是百色市最大的芒果交易集散地——中国芒果交易中心。
▲田东县芒果交易中心 图源/右江日报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数不清的芒果摆放在摊位上,工作人员“芒”里“芒”外地分拣、包装、运输,让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可以品尝到属于田东的甜蜜。
穿梭其中,热情的摊主总会让你免费品尝,不管你是普通游客还是经销商,都可以货比三家,再下手“扫货”。
▲田东县芒果交易中心 图/小红书@小饭桶
▲田东县芒果交易中心 图/小红书@璇大人
中国芒果博览馆
如果说连绵万亩的芒果林以其馥郁的香气和丰收的景象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官震撼,田东的中国芒果博览馆则如同一部巨型“芒果百科全书”,为你全方位解码田东芒果的前世今生与产业脉络。
▲中国芒果博览馆 图/小红书@璇大人
这里是中国芒果文化传播中心、产业引领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精心划分“五厅一区”,分为展馆大厅(芒缘)、产业厅(芒业)、科普厅(芒香)、文化厅(芒韵)、展馆尾厅(芒颂)以及文创休闲区。
▲中国芒果博览馆 图/小红书@长颈鹿的旅行日记
展览馆透过详实的文字,逼真的场景复原,趣味互动装置等形式,带你纵览芒果落地生根的故事,与芒果相关的深厚文化底蕴,“中国芒果之乡”的庞大产业图景。
▲中国芒果博览馆 图/小红书@尔东文
▲中国芒果博览馆 图/小红书@尔东文
龙潭灵湖景区
向田东县城西北深处探寻,在约18公里外的祥周镇,一片占地两万余亩的山水画卷正静待开启。这里的主角,便是龙潭灵湖。
▲龙潭灵湖 图/小红书@idapaline
龙潭灵湖镶嵌在群山怀抱中,湖面约50亩。它的水,来自地下溶洞的泉眼,清凉透骨;它的色,随阳光与云影变幻,从翠绿到湛蓝,像是大地藏着的一颗翡翠。
▲龙潭灵湖 图/小红书@Faka匠
▲龙潭灵湖 图/小红书@Faka匠
盛夏的龙潭灵湖,宛如一幅会呼吸的山水画。湖面如镜,倒映着峰峦与白云,沿着环湖小道漫步,清凉的水汽在空气中弥漫,让人忘却盛夏的燥热。
▲龙潭灵湖 图/小红书@迷路迷途
若想真正读懂这片灵湖的静美,不妨自带船桨或在景区租赁,泛舟于湖面之上。当桨板轻轻划开凝脂般的湖面,喀斯特群峰的倒影便在涟漪中轻轻摇晃。你便成了画中人,缓缓滑行于这幅巨大的山水屏风之上。
▲龙潭灵湖 图/小红书@Faka匠
棋盘滩
在田东县最高峰莲花山脚下,大自然以亿万年时光为局,地壳运动为手,布下了一盘令人叹为观止的“天地棋局”——这便是被《国家地理发现之旅》系列图书——《中国最后的稀世美景》中的棋盘滩。
▲棋盘滩 图/让星晴飞一会 摄
棋盘滩的奇,无关人为雕饰,而在于它是由2亿年前地壳运动产生的剪节理地质结构所致。
在波光不惊的石滩上,一块块方形岩石浮出水面,大小约莫一平方米,其间深宽均约30厘米的浅沟,刻画出横竖交错、规整分明的格局,形成了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的“棋盘”。
▲棋盘滩 图/小红书@百厌星 (拍摄请注意安全)
清澈见底的灵岐河水沿着纵横交错的石缝淙淙流淌,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
你可以赤足踏进其中,在“棋子”上轻步行走,佛化作棋子,在天地博弈里悄然移动,河水从足边静静流过,却悄无声息地点染清凉,抬眼望去,石、水、山、风合为一体,如同一场与自然、历史对弈的静默体验。
▲棋盘滩 图/小红书@五岭雅风 (拍摄请注意安全)
龙须河瀑布
在田东县群山怀抱中,右江支流龙须河穿过峡谷与田野,带着山泉的清冽与泥土的芬芳,缓缓汇入右江。
在距离城南约7公里处的龙须河大坝附近,有一股源自河汊的清冽山泉,在汇入龙须河主流时骤然跌落形成的悬瀑,高约30米,宽约10米,如一条白练悬挂于山涧,这便是龙须河瀑布。
▲龙须河瀑布 图/小红书@DD (观瀑请注意安全)
每年夏季,龙须河瀑布瀑布进入丰水期,便迎来了最佳观赏期。
充沛的水流让瀑布展现出最磅礴的姿态,从对岸望去,水流分作两级跌宕而下,水势奔腾,裹挟着雷鸣轰然坠入深潭。而四周,苍翠欲滴的群山如巨大的屏风环抱,层叠的绿意与飞泻的白练交相辉映,更衬得这方天地宛如仙境。
▲龙须河瀑布 图/小红书@DD (观瀑请注意安全)
▲龙须河瀑布 图/小红书@DD (观瀑请注意安全)
02 聆听芒乡人文余韵
田东,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落在街头巷尾的老建筑和传统习俗,像是一页页翻开的旧书,沉淀着田东人的生活智慧,记录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与传承,讲述着属于他们的平凡而坚韧的故事。
▲瑶族金锣舞 图/公众号@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人民政府
右江革命纪念馆
在田东县平马镇南华路1号,有一处静立百余年的青砖院落——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原为书声琅琅的经正书院。
▲ 右江革命纪念馆 图/小红书@等风来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当日清晨,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在此宣告成立,从这里发出号令,领导左江右江乃至整个广西的革命斗争。
▲右江革命纪念馆 图/小红书@田东女摄
▲右江革命纪念馆 图/小红书@田东女摄
如今的纪念馆,依旧保留着三进四合院的完整格局,青瓦覆顶,梁柱斑驳,透出岭南书院的雅致与厚重。
穿过厚实的木门,迎面便是珍贵照片、革命文物、油画与复原场景。
▲右江革命纪念馆 图/小红书@田东女摄
▲右江革命纪念馆 图/小红书@田东女摄
瑶族金锣舞
群山如黛,锣声铿锵。来自田东深山里那穿透寂静的铿锵之音便是布努瑶世代相传的金锣舞。
▲瑶族金锣舞 图/公众号@文明百色 (周金鹏 摄)
田东瑶族金锣舞的起源可追溯至明代瑶族迁徙定居时期,是瑶族同胞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纪念祖先、祈福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金锣舞 图/公众号@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人民政府
金锣舞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可为三、五人,也可几百上千人。主要舞步有“抬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过头”“双槌背击”“急转点锣”等。
在盛大的节日里,瑶寨的男女老少会穿上本民族的盛装,在活动场院地中拉起一条藤蔓或一根绳索,把金锣串起并悬挂起来。锣声一响,他们舞步便随之起伏——或如溪水急湍,迅疾有力;或似山风轻抚,悠然婉转,跳出瑶族同胞心中最原始的热烈与豪放。
▲瑶族金锣舞代表性传承人阮桂陆 图/公众号@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人民政府
对田东的布努瑶同胞而言,金锣舞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祖先留下的“活态史诗”,每一次敲响,都是对根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的铿锵祝福。它已深深融入节庆与生活的肌理,成为田东多元民族文化图景中最刚劲有力、最撼人心魄的一笔。

▲金锣舞 图/公众号@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人民政府

▲金锣舞 图/公众号@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人民政府
田东壮族山歌
在田东这片多民族共生的热土上,对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壮家人来说,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艺术,便是山歌。歌声伴随春种秋收、婚嫁喜庆、节日盛会,代代传唱,生生不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嘹歌与排歌。
▲田东县思林仰岩歌圩节 图/公众号@田东县文化馆
田东壮族嘹歌发源于右江中游的思林镇广养村敢仰岩区域。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以独特的“嘹—嘹—”衬词拖腔而得名,男女双声部对唱,歌声高亢婉转,如鹰击长空,又似情丝缠绵。歌词内容包罗万象——农耕智慧、婚恋风情、时政趣闻等,最早可追溯至晋代文献中的“嘹嘹之歌”,而现存最早的歌词手抄本,则是明代思林文人用古壮字书写的《欢嘹》歌书。
▲田东县思林仰岩歌圩节 图/公众号@田东县文化馆
嘹歌不仅有声,更有场。自乾隆十七年(1752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敢仰岩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会——歌圩。那天,来自田东以周边县区的歌手与歌迷逾万人齐聚于此,许愿祈福、情歌对唱、歌王争霸……歌声在山谷回荡,热情在笑容间流淌。
▲田东县思林仰岩歌圩节 图/公众号@田东县文化馆
与嘹歌相映成趣的,是田东壮族排歌,壮语称“欢排”(Fwenbaiz),意为“歌”,同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田东壮族排歌 图/公众号@百色市群众艺术馆
田东壮族排歌流行于平马、祥周、那拔、义圩等地,以北路壮话演唱,宛如一部吟诵版的“壮族百科全书”。
排歌的行数、字数与韵律灵活多变,可短至十余行,也可长达千行,情感炽烈奔放,想象奇特瑰丽。从农耕劳作到婚丧嫁娶,无不入歌。其中,以义圩镇为中心的长篇排歌《欢岸》保存最为完整,犹如一卷用歌声书写的壮族史诗。
▲图/小红书@桂林宏宇国际旅行社
03 品尝田东活色生香
田东的美味,是山水滋养的精华,是时间沉淀的风味。土地的馈赠在灶台前化作烟火,食材的本味在唇齿间酿成乡愁。田东的美食密码,正等着食客用味蕾来破译。
▲图源/小红书@柴柴子
▲ 图源/小红书@柴柴子
那拔香鸭
那拔香鸭因产于田东县北部的那拔镇而得名。香鸭的“香”源于半野生的放养模式:它们白天在清澈的灵歧河中畅游,啄食野生鱼虾,早晚则以玉米稻谷为食,造就了香鸭肉“实、瘦、香、甜、凉、脆”六大特色。
▲田东那拔香鸭 图/公众号@广西卫视
最能展现那拔香鸭风味的吃法当属白切鸭。
香鸭整只下锅,几片薄姜,几滴料酒,大火清水煮,简简单单,起锅后白切入盘,皮下脂肪薄而黄,特有的香味浓郁扑鼻。鸭肉入口,肉质紧密结实,唇齿留香。
▲ 图/小红书@爱做饭的山姆
▲ 图/小红书@爱做饭的山姆
七里香猪
七里香猪是田东县的优良地方土种猪,主要产自田东北部山区的义圩、那拔、朔良等地,因最先产于义圩镇的七里区而得名“七里香猪”。
▲图/小红书@十五
七里香猪身型小巧玲珑,身短矮肥,因以食山林野草为生,皮薄骨细,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有着“一家煮肉四邻香”的美誉。
▲图/小红书@十五
香猪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直接水煮熟后,切成薄片,直接蘸料吃,口感鲜嫩不腻,满口肉香。若逢节庆或贵客至,香猪必定是席上的重头戏。经过炭火慢烤的香猪呈现出诱人的金红色,表皮的酥脆与内里肉质的鲜嫩形成奇妙对比,炭火香与肉香交织成清甜的山野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图/小红书@旅游小吃哥
十里荷香鸡
在盛产莲藕与荷叶的田东山古寨十里莲塘旁,一道“十里荷香鸡”将荷韵与鸡鲜完美融合,勾起无数人的馋虫。
▲图/小红书@汉堡吃不饱1
十里莲塘的荷叶搭配当地散养的土鸡清蒸,在蒸熟剥开荷叶,荷香裹挟着浓郁的鸡鲜喷薄而出,鸡皮呈现诱人的金黄色,荷叶的清香丝丝沁入鸡肉,肉质滑嫩,汁水丰盈,连骨缝中都透着若有似无的荷韵,滋味令人难忘。
▲图/小红书@美食小号滴滴姐
香米花
在田东人的记忆里,过年的空气总是弥漫着一股诱人的甜香——那是香米花的味道。
这种金黄酥脆的传统小吃,曾是家家户户年节必备、走亲访友的甜蜜手信,如今已成为田东人茶席上不可或缺的茶点,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米花糖 图/小红书@小孟超爱吃
香米花以糯米为主料,糯米需经过低温砂炒或油炸膨化,再迅速与白糖或红糖熬成的浓稠糖浆拌匀,趁热倒入模具压实,待冷却后切块即可。做好的香米花一口酥脆,满口米香,瞬间唤醒浓浓年味与乡土记忆。
▲熬糖浆 图/小红书@小孟超爱吃
▲图/小红书@小孟超爱吃
卷筒粉
如果说一定要在田东街头选一种最不容易踩雷的美食,那卷筒粉店一定会在田东人的推荐榜单上。
▲图/小红书@土拨鼠鼠
卷筒粉在当地又叫“白卷底”,以粉皮薄而透明、口感爽滑著称,是每个热爱美食的田东人早起的动力之一。
▲图源/小红书@双鱼座221
高温蒸出来的米皮,卷着肉末、豆芽、木耳等炒成的馅料,再淋上咸鲜微酸、带着独特香气的黄皮酱,一口咬下,粉皮的嫩滑、馅料的丰富口感、黄皮酱的复合滋味在口中迸发。这独属于田东人的咸鲜酸香,便是平凡晨光里最熨帖人心的满足。
▲图/小红书@双鱼座221
▲图/小红书@栗子
田东用万年喀斯特雕琢山水,用千年民族风韵书写人文,用百年芒果酝酿甜蜜,快来赴一场难忘的甜蜜之约吧!
再看一下
综合整理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 黄伊莹 罗琳
校对 | 甘维良 谢影
责编 | 雷鑫莹
总编 | 李志雄
运营 |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
0771- 5615803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