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车离开卢塞恩,前往苏黎世。沿途人烟更加稠密、房屋增多。好家伙,苏黎世火车站真大,站台竟然有44个之多。也难怪,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有“欧洲亿万富翁之都”的称号。我们从前几天的青山绿水、安谧小镇,来到了大城市。
在火车站存好行李,先登上林登霍夫山,这里原来是一个古城堡,环视周边都是漂亮的欧式建筑。山下是穿城而过的利马特河,河两岸是苏黎世老城,中世纪建筑、古老的教堂比比皆是。电车在河岸边穿梭往来,现代都市的繁华与中世纪老城的宁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从林登霍夫山背面下山,进入苏黎世老城。老城街上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塑。城中有一条有名的巷子,叫奥古斯汀巷。巷子不太长,但却风景如画。巷子两旁是色彩缤纷的古老行会建筑,这些老房子都有一个雕刻彩绘装饰得很华丽的阳台。老房子现在大多是餐厅和酒吧。
从奥古斯汀巷穿过去,就是苏黎世有名的班霍夫大街。这条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街道”,是瑞士最主要的购物街。街道两旁遍布顶级奢侈品店、银行和百货公司,大多因为周末关门,好在我们也买不起。在布置得非常漂亮的橱窗外面看看,那些珠宝、手表、包包的价格都让我们伸伸舌头。
顺着班霍夫大街走到河边,是苏黎世著名的圣母大教堂,标志是有一座高高的绿色尖塔。我们围着整个建筑转了一圈,看见古老的门廊和拱顶,院内有精美的雕塑,墙上的壁画颜色鲜艳,却不得其门而入。后来得知,当天教堂有活动,不对外开放。
走到一栋与大教堂相连的楼门口,大门哗啦一声自动打开了。我们小心翼翼走进去,空间阔大的大厅里空无一人。角落工作间里一个小帅哥向我们微笑致意,我们问这里是不是博物馆,说不是,但可以上楼参观拍照。我们在四层楼里到处游逛了一番,它的中庭特别漂亮,壁画也很美,窗户外就是圣母大教堂的塔楼。等出门才发现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呢,这里是人家市政厅办公楼,居然开门随便我们逛。
河对面正对着的是更为著名的苏黎世大教堂,标志性的显著特征是两座高耸的钟楼,是苏黎世天际线的象征,也是苏黎世的城市象征。教堂由查理大帝的孙子于9世纪建造,双塔则建于15世纪末,是瑞士德语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大教堂内藏有艺术家马克·夏加尔和西格玛尔·波尔克的彩绘玻璃窗,与其他教堂的玻璃窗不同,色彩绚丽,充满梦幻感,极具艺术价值。大殿柱子上还留有教堂初建时的雕刻,风格古拙。二层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彩印本经书。
花5瑞可以登临教堂南塔,沿着陡峭而狭窄的187级旋转石梯,登上塔尖,放眼四望,景色极为壮观。可以俯瞰整个苏黎世老城、利马特河、对岸的圣母大教堂,还有多个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各种颜色的教堂尖塔。远处蓝色的苏黎世湖和湖上来往的船只也尽收眼底。出教堂的时候看见漂亮的青铜大门,上面雕刻着苏黎世历史和宗教改革等场景,细节丰富。
我们的计划本来是要去参观苏黎世美术馆,但出了大教堂,发现大街上全是人,音乐声震天响,警务车、警务船来往穿梭。一问,才知道居然遇上了苏黎世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人们穿着各种奇装异服,喝着啤酒、又唱又跳,人流向着苏黎世湖那边一拨又一拨地涌去。这难遇的热闹必须得去看啊,于是我们放弃了美术馆,跟着大街上的人流往前走。
不知道他们狂欢的内容是什么,但能感觉到人们确实很狂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什么人都有、什么打扮都有,有的穿着土著服装,有的袒胸露乳,身体上纹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有的戴着面具,有的举着动物保护的牌子,有的头上顶个问号,有的光着屁股晃来晃去……大家都丝毫不以为怪。
我们跟着一路看西洋镜,刚开始还不敢拍照,后来发现他们都很乐意让人拍,有的很友好地挥挥手,有的伸出大拇指点赞,有的还故意凑到我们的镜头前来表演各种动作,有的还招呼我们跟他们合影。真正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们看我们穿着皮肤衣,捂得严严实实的,对热爱晒太阳的欧洲人而言,我们这大概也是奇装异服吧。
看了一阵,实在是太闹了。有人中暑,昏倒在地,被警察和医生送走。我们也赶紧往回撤,专拣小巷子溜达。有的小巷非常安静,有的小巷不时还能见到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往湖边走。
我们爬到山上,去看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这儿是爱因斯坦的母校,据说他用过的储物柜还在。从这里俯瞰全城,层层叠叠的老房子、教堂尖顶铺向远处。此处的宁静跟刚才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像不是一个苏黎世。
时近傍晚,我们以为狂欢结束了,想去湖边走走,没想到此时狂欢的人更多了,湖边几乎水泄不通,根本靠近不了。桥上有个大篷车,似乎是明星在线,人群一直在欢呼,我们被裹挟在人群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一度都担心不可能走出去了。
好不容易挤出人群,沿着利马特河边往火车站方向走,沿路见还有人在化妆,准备加入狂欢人群,看来晚上狂欢还得继续。河边的饭店和咖啡馆坐满了游客,有累了的干脆躺在了河堤上。夕阳正好照亮大教堂的双塔,金灿灿的,给我们的瑞士之行画了个圆满的句号。晚上我们体验跨国卧铺夜车,回海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