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晨报讯(记者 郭媛媛) 11月的赣鄱大地,天高云淡。远方那遵循自然迁徙密码的候鸟,一批接着一批抵达这片温暖又富饶的越冬天堂。此时的鄱阳湖,恰似一面澄澈无瑕的巨型明镜,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倒映其中,山水交融,如梦如幻。湖畔的芦荻在微风中摇曳,细长的叶片相互摩挲发出轻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季节流转的故事。
成群结队的候鸟时而展翅高飞,在蓝天白云间画出优美弧线;时而低空盘旋,仔细挑选心仪的栖息之所。那么,在这候鸟季已然来临的美好时节,哪里才是观赏候鸟的绝佳地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观鸟季拉开序幕
共设22处观鸟点
伴随着越冬候鸟的陆续抵达,第四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已经拉开序幕,并将持续至2026年1月。本届观鸟季活动在原有20个观鸟点的基础上,新增了进贤县罗溪天鹅小镇、庐山市流星山2处观鸟点,观鸟点数量达到22处。具体如下:
九江市(11处):永修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狮子山、老虎口,庐山市沙湖、流星山,柴桑区东湖,濂溪区芳兰湖湿地公园,湖口县南北港,都昌县朱袍山。
南昌市(6处):进贤县罗溪天鹅小镇,新建区(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战备湖、常湖、白沙湖、北深湖,高新区五星白鹤保护小区。
上饶市(5处):鄱阳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白沙洲、香油洲、鸦鹊湖,余干县康山大堤、插旗洲。
鄱阳湖保护区:
“四大鹤类”齐聚
11月初,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鄱阳湖保护区”)“收到”了今秋最早的“白鹤来信”:工作人员在象湖、常湖池水域发现了数只白鹤飞翔的身影。11月7日,工作人员在共青南湖区域监测到两只白头鹤,这是今年首批飞抵鄱阳湖的白头鹤。此前,白鹤、白枕鹤、灰鹤已相继抵达鄱阳湖,至此,今冬“四大鹤类”终于在鄱阳湖齐聚。
鄱阳湖保护区地处鄱阳湖西北角,总面积224km2,辖有大湖池、沙湖、大汊湖等9个湖泊,沿湖设有4个保护管理站和7个保护监测站,每年在保护区内越冬的候鸟达20万只至40万只。
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已监测到越冬水鸟30种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3km2,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年吸引着白鹤、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等42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在此栖息。保护区记录到鸟类220余种,越冬候鸟数量峰值达22.89万羽,是东亚至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网络的重要节点。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保护区迎来大量南迁候鸟,白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小天鹅、鸿雁等珍稀候鸟聚集在湖面上,形成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保护区目前共监测到越冬水鸟30种,总数达到10万羽次,预计12月份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
五星白鹤保护小区:
大批白鹤空降千亩藕塘
南昌高新区鲤鱼洲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是省鸟白鹤的重要越冬栖息地,被誉为“全世界离白鹤最近的地方”。每至候鸟季,大量白鹤到此越冬,数量高峰时可达全球白鹤总数的一半。
日前,保护小区的工作人员已监测到白鹤、灰雁等越冬候鸟上万只,它们在千亩藕塘中时而俯身觅食,时而凌空振翅,整个湿地一派生机盎然。
这场年度盛会不只属于白鹤,小天鹅、灰鹤、鸿雁等更多候鸟正在赶来的路上,它们将在此停驻休憩,啄食湿地丰饶的苦草与螺蚌,为来年北归积蓄能量。保护区打造了候鸟长廊、观鹤平台等,既为观鸟者们提供了安全的观测点,也为候鸟留出了不受打扰的栖息空间。
◎提醒
观鸟注意事项
●建议自带望远镜(双筒、单筒均可),保持50米以上距离观鸟,手机静音、不要喧哗,以免惊扰鸟类;
●不要穿颜色艳丽的服装,尽量穿戴与自然颜色接近的绿灰、迷彩等深色衣帽;
●请勿干扰鸟类正常生活规律,不诱拍、不惊扰、不投喂、不破坏湿地生态;
●冬季鄱阳湖区等户外区域风力较大,穿着厚外套防止感冒,最好自备雨衣和雨鞋,以防下雨;
●观鸟受天气及鸟况影响较大,须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行程;
●遇到受伤鸟类时,请勿自行处理,应及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