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五年,文化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有人说,想读懂中国,先得逛逛北京。这座城太会“整活”了——从北大红楼的红色记忆到中轴线的世界遗产,从一张电影票根撬动251亿消费,到雪域高原同步听国家大剧院交响乐……五年间,北京把文化玩成了“全能选手”,既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又整出Z世代的新潮。
老城怎么“活”过来?北京给出答案:修文物不如“用”文物。560岁的先农坛庆成宫开门迎客,轮椅上的抗战老兵在改扩建后的纪念馆里哼起《露营之歌》;首钢园从钢厂变网红打卡地,模式口老街焕新后游客挤破门槛。更绝的是“票根经济”——一张电影票能打折吃饭住酒店,北京电影节硬是靠这招拉来7666万人次消费。
年轻人也被“拿捏”得死死的。北大红楼年接待50万“觉醒年代”粉丝,凤冠冰箱贴卖到断货,北京人艺新戏让河北观众跨城追剧。2025年上半年,2.9万场演出票房23亿,博物馆一年接待超1亿人次——这哪是文化之都,简直是“快乐星球”!
科技更是给文化插上翅膀。拉萨学生同步看俄罗斯歌舞团演出,超高清技术让千里之外如临现场。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占比超七成,北京用实力证明:传统和潮流,根本不是“二选一”。
老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北京这五年就是最好的注脚。当历史与未来在这里撞个满怀,谁还能说文化是“老古董”?下一站,这座城又该给我们什么惊喜?不妨拭目以待——毕竟,北京的精彩,从来都是“未完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