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慧
编辑 | Sette
当“说走就走的旅行”逐渐褪去冲动,当“打卡式旅游”遭遇审美疲劳,中国出境游市场正悄然经历一场结构性变革。过去依靠明星代言、广告轰炸的营销模式日渐式微,境外目的地在华推广面临流量转化难、供应链断裂、客群需求分化等多重挑战。
然而,在这片红海之中,斐济却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答卷。其背后,不仅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更是一场关于“慢旅行”与“品质体验”的价值回归。
01.七城路演 不仅是资源展示,更是战略的深度诠释
11月,斐济旅游局联合斐济航空在中国大中华区的七大重点城市成功举办了2025年度路演。活动集结了超450家旅业伙伴与媒体,以及近30家斐济当地旅游资源方,通过高效精准的洽谈,集中释放了斐济旅游的新鲜玩法,强力助推中国赴斐旅游市场的产品升级与体验优化。
本次路演堪称斐济旅游生态的一次“中国式集结”,充分展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从悉数到场的知名亲子蜜月酒店,到首次大规模参与的顶级奢华品牌,其背后是2025年中国市场预订量的突破性增长,清晰指向中国高净值客群消费力的蓬勃释放。而邮轮、观光、跳伞、文化等多元业态的深度参与,则标志着各方正同频共振,共同推动斐济从单一海岛目的地,升级为一个体验丰富、生态多元的高端旅行选择。
会场内,不绝于耳的“Bula!”问候声与一张张斐济风情的笑脸,让人仿佛瞬间穿越至那片“幸福自然而来”的海岛。然而,在这片热情洋溢的氛围之下,一场更为深刻的战略变革正悄然浮现。
过去一年,斐济在中国市场的动作可谓“逆向操作”:在别人追逐数量时,他们专注于提升游客的停留时间与消费力;在别人广铺渠道时,他们深耕于与核心旅业伙伴的深度绑定。其结果,是在逆势中实现了高质量的增长,印证了其作为高端长线海岛目的地的强大韧性与独特魅力。目前,斐济通过疫情后深耕中国市场的一系列精准布局,实现了完美逆袭,成为中国市场航程超过8小时长线海岛目的地的Top 1。
这次路演,不仅是一次资源的展示,更是一次战略的深度诠释。
此外,路演的战略布局不仅限于一线城市,更颇具远见地深入至重庆璧山,此举标志着渝斐文旅合作从常规交流迈向“双向奔赴”的深度绑定新阶段。璧山区副区长张川对此评价称,斐济将关键一站落子璧山,为两地文旅协作从“触点”到“纽带”的升级按下了加速键。
这一系列紧密的区域合作,在斐济旅游局顶层战略中获得了积极呼应。董事会董事乔萨亚・拉亚夫 (Josaia Rayawa) 在2025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上深刻指出,尽管远隔重洋,但斐济与重庆正基于“为旅行者创造卓越体验”这一共同价值主张而紧密联结。他强调,斐济的使命不止于接待游客,更在于为追求品质、勇于探索的旅行者,量身打造具有人格化印记的专属旅程。
02.斐济的差异化破局:精准、深耕与情感共鸣
当其他海岛目的地仍在价格战中内卷时,斐济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可持续的道路:
以“慢”击快,定位品质客群
斐济并未盲目追逐大众市场,而是聚焦于追求“松弛感”与“治愈力”的游客。其宣传中反复强调“太平洋暖流滋养的时光”“与陌生人自然成为朋友”等情感标签,精准切中了都市人群对精神疗愈的潜在需求。
供应链深耕,打通体验闭环
斐济旅游局与航空、酒店、地接社形成深度联动,不仅推出多元化主题线路,更联合本地资源开发跳伞、文化村落体验等差异化产品,从资源端保障了旅行体验的独特与完整。
本土化对话,用故事替代广告
在路演中,斐济并未堆砌景点数据,而是通过斐济人的笑容、手绘的珊瑚礁地图、原住民的欢迎仪式等细节,传递“归属感”这一核心情绪价值。这种“故事化沟通”在信息过载的市场上成功实现了心智占领。
此外,斐济旅游局的战略蓝图清晰地指向一个核心——成为全球范围内深耕华人市场的引领者。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局限于单一市场,而是构建了一个跨越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美国等地的“全球华语客群生态圈”。
这一战略已显现成效。2025年1-9月,22,757人次的中国游客入境斐济,与全球华语旅行社高达20,652人次的销售订单量相互印证,揭示了其渠道网络高效协同与强大的市场转化能力。
战略的顺畅运转,离不开斐济航空所提供的极致化出行保障。斐济航空亚洲区总经理彭秋琳(Maxine Peng)表示:2025年8月的航班时刻优化,是一次深思熟虑的“精准卡位”——去程于16:15从香港起飞,让游客抵达后即可无缝衔接外岛交通,实现“落地即度假”;返程改为深夜23:30起飞,为游客“抢”回一整天的宝贵假期。这一变革,将漫长的飞行时间重新“雕刻”为完整旅行体验的一部分。
“我们不仅仅是在调度航班,更是在为高端客群规划时间价值。斐济旅游局与斐济航空的此番协同,共同将遥远的太平洋岛屿,打造成一个可轻松抵达、可深度体验的品质旅行目的地。”斐济航空首席销售与市场营销官卡莫尔·海尔(Kamal Haer)女士在接受闻旅采访时介绍道。
03.斐济的升维之战:一场从数量到质量的精准进击
中国游客的旅行观念正在经历代际更迭。新一代旅行者不再满足于“集邮式”的行程,而是追求沉浸感、治愈力与个性化。他们愿意为一场凌晨五点的海上日出等待,也为一次手工艺体验远赴深山小镇。
因此旅游目的地也需深度融入本地市场,通过跨界合作、文化共鸣与场景化营销,与消费者建立长期信任。
斐济旅游局亚洲区及华人市场全球总经理郑入瑞(Vincent Zheng)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中国游客开始主动慢下来,他们渴望在旅行中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未来斐济旅游局将携手各方,从产品共创和体验共赢两个维度持续深耕,系统性地夯实斐济在中国长线海岛市场中的首选地位。”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2025年,斐济中国入境游客人次在多个月份实现逆势增长,平均停留时间与消费力显著提升,宣告“慢下来,才更深入”的品质旅游时代正在到来。
战略的落地,离不开精准的营销引爆与坚实的行业深耕。斐济旅游局展现出敏锐的“网感”与跨界魄力,一边携手拓高乐,将科技体育与海岛风情巧妙融合;另一边借力小红书平台,联动数十位旅行创作者,让“斐济天生快乐”的品牌话题曝光量飙升至2.5亿,成功在社交网络“卷”出了新高度。
在行业侧,则通过斐济旅游专家项目,以及斐济乐善时刻(Loloma Hour)可持续发展旅行的系列培训、主题实地考察等深度协作,与斐济航空及核心旅业伙伴共同构建了一条从认知到成行的“韧性通道”,推动旅行社渠道占比从2019年的1%跃升至2025年的18%。
从广纳客源到深耕体验,从跨界破圈到渠道深耕,斐济用一套精准的组合拳,为“如何赢得高端游客”这一命题,交出了一份连贯而有力的答案。
面向2026年,斐济旅游局为中国市场规划的路径清晰地指向了深度化与精准化。其战略核心可以概括为:以数字化工具提升专业渠道效能,以情感共鸣链接潜在游客,并以无缝的出行体验夯实高端海岛目的地的定位。
市场从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
斐济的案例印证:在碎片化的市场中,成功不属于追逐所有人的人,而属于精准打动一类人的品牌。当其他目的地仍在纠结“如何让更多人知道”时,斐济已回答了“如何让对的人记住”。
未来,境外目的地的竞争将不再是资源的竞争,而是认知与共鸣的竞争。唯有那些真正理解中国游客“情感密码”的目的地,才能在流量退潮后,依然屹立于海岸线之上。
图片来源于斐济旅游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