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10条徒步“黄金线”
军嶂古道10公里“小越野”
翠屏山16公里一次横穿4座山
冠嶂古道3公里温情“亲子线”
……
眼下
户外徒步旅行
成为市民不出远门
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心头好
一些原本“无人问津”的环山小路
成了城里人追逐“诗与远方”的香饽饽
然而
近日发布的一份消防救援“提醒”
令人深省
仅建筑路消防救援站辖区内的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
9月、10月就接到
近20次徒步登山困难“求救”
“求救”的背后暴露出诸多问题
有的徒步路线安全设施有待继续完善
不少徒步爱好者安全意识匮乏
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
山色宜人却险情暗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0月本是户外徒步赏景的好时节,然而,11日傍晚7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音打破了无锡蓝天救援队值班室内的平静,“我们‘走投无路’了!天黑看不见路,不知道往哪走。”电话那头,一名年轻男性的声音显得十分焦急。
无独有偶,6月4日,两位市民在惠山上迷失方向,无法自行下山,经过消防队员一番艰辛搜寻,找到被困者时,其中一名年轻女性已“一日未进食饮水”,体力心力严重不支,最终用担架抬下山。
事后,记者联系上被困者,“我们选择了植被茂密、路途曲折、难度较大的野路上山,现在想想真是后怕。”被困的陈女士说。
“我们接到的险情中,在山上迷路求救的情况最多,尤其是天黑后,给徒步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慌,常常让登山者失去判断力。”建筑路消防救援站站长任天宇说。
“本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没想到让自己受了伤。”市民刘女士回忆前不久与家人徒步江阴定山“飞马线”经历时心有余悸,“当时听说‘飞马线’特别火,我们没做任何准备,带了几瓶水就跟着人流上山了,下山时摔了一跤,几乎走不了路,被家人搀扶着艰难前行,要是沿路有急救设施或快速通道就好了。”
6月初,一对母子在军嶂古道徒步,孩子手臂上突然又疼又痒,以为是蚊虫叮咬或是被树枝划伤,后来手臂肿起来,才慌忙下山就医,得知是被毒虫叮咬。
无锡蓝天救援队队长周立新说,眼下无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一些有毒植物、昆虫、蛇类等繁殖生长或频繁出没,徒步路上遇到没见过的植物、虫子等要格外警惕。
业内人士提醒:徒步者切勿盲目自大,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之心,不要仅凭“经验”“勇气”硬闯险峻线路,或独自偏离规划路线,把休闲活动变成“救援事件”。
硬件欠缺仍有人涉险
“我联系上了消防救援队,但救援人员却找不到我们,两头都干着急。”
“队友途中中暑,胸闷、心慌,大家想快速撤离,但根本找不到快速下山通道。”
近日,某社交平台上一道命题“小作文”——“徒步登山‘老驴’们,分享你们遇到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引发热议。
记者调查发现,我市一些热门徒步线路的“野路”和支线上几乎没有准确的指示牌和坐标覆盖,而多数遇险发生在“野路”上。
任天宇说,实际救援时还发现,即使是主路上,一些标识牌被损坏,或者人为转动了方向,影响求救指引。
“现在不少热门徒步路线都会提前在每个岔路口绑扎‘方向标’飘带,引导徒步者按同一个颜色走,避免迷路,但由于疏于维护,以及游客后期自行设置标记,导致一个岔路口绑了好几条同款飘带,很容易走岔。”
徒步爱好者呼吁,景区对热门徒步线路管理要更细致,需定期对标识标牌、滨水涉险护栏维护检查。
硬件欠缺
冒险硬闯
叠生安全隐患
资深“驴友”高先生节假日会组织一些徒步团队,“总有爱冒险的‘小白’,擅自离开大部队走‘野路’,一旦遇到险情需要救援时,又说不清自己的位置。”高先生说。
无锡蓝天救援队队员表示,一些新开辟的热门环线急于揽客,没有配置充足的安全保障,一些仅在半山腰标记高度,或插个牌子告知徒步者到了某个“打卡点”,并没有明确的位置信息,救援就很难精确到达。
即使在安全设施相对完善的惠山,“野路”上也缺乏必要的补给站和应急救援点,一些急救设备锁在景区仓库里,关键时刻快速取用也不够方便。
精准救援需持续完善
“以惠山为例,仅有一条盘山公路可供车辆行驶上山,道路狭窄、弯道极多,还容易与观光车会车,导致救援车辆开不快,如果有人在山顶出现心脏骤停、中风等突发情况,救护车根本无法及时赶到。”在相关人士看来,徒步线路中布设救援站点和自救互救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可喜的是
面对日益盛行的户外徒步
我市消防和应急救援部门
正持续“加码”安全保障
今年上半年,一名游客爬完惠山后,游玩古镇期间在尊贤街附近突发心脏骤停。惠山古镇景区综合管理大队队员徐沁赶到现场后,第一时间从附近的智能化自救互救柜中取出AED设备进行除颤急救,该游客在救护车抵达前出现心跳复苏迹象,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种‘救命柜’应该多设一点。”一位资深“驴友”说。
记者注意到,在惠山等一些徒步环线上,这类智能化自救互救柜外形酷似“售货柜”,柜体上的电子屏幕循环播放着AED使用教学视频,设有刷脸、刷身份证等多种开启方式。
针对“驴友”呼吁在“野路”和支线增加应急救援坐标的问题,我市目前已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9条总长19公里的登山步道上设置83处应急救援坐标,今年又在军嶂古道沿线关键岔路口新增20块应急救援坐标牌,初步实现对主干道与部分支线的覆盖延伸。
这些坐标牌清晰标注地理位置经纬度和救援电话,一旦发生游客走失、受伤、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求助者只需报出最近坐标牌编号,救援人员即可迅速锁定位置。
市消防救援部门正会同相关单位结合热门徒步路线修建巡护便道,以便能及时抵达救援区域。
此外,无锡蓝天救援队还依托救援经验,绘制热门徒步环线“救援地图”,让更多“野路”变“熟路”。
数字化手段不可或缺。
无人机热成像能在人员难以抵达的复杂环境中寻找目标对象,景区安保大数据平台可实现警务信息实时共享等。
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在应急坐标牌上增设电子备份标识,并与高德、百度等企业合作,实现离线状态下的精准定位与搜寻功能。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孙倩茹 张庭赫
摄影:李一芳 敖翔
编辑:房子、刘才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