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下沙村都会舞龙舞狮,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组图:一起品尝大盆菜。
第七届福田围村风情季的脚步已越来越近,这场被誉为“深圳人自己的节日”的盛会,将于11月27日至30日在福田区下沙文化广场焕新登场。十五个围村将联袂呈现“村晚”的质朴歌舞、“村BA”的青春活力、“直播间”的云端乡情……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中,一个个鲜活的身影格外动人:有让大盆菜在创新中延续温度的古法守味人,也有让舞狮技艺在跨界中融合的当代传承者。这些守护与创新围村文化的身影,让八百年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了从“传承”到“破圈”的蜕变。
大盆菜:活色生香八百年
在稳记海鲜酒楼的后厨,77岁的黄桂兰正在为两位专程从香港赶来的客人打包南乳鸭。“他们每次来都要带几只回去,”黄桂兰笑着说,“这就是传统美食的魅力。”谈到她的拿手菜南乳鸭,黄桂兰展示了独门秘方:“鸭子要选八个月的,五斤左右,肉质才够嫩。要按摩让调料充分渗透,再煎到金黄喷香。”
大盆菜更是黄桂兰的“家传绝学”,其制作技艺颇为讲究。黄桂兰一边麻利地处理食材,一边细数其中的门道:“我们这个大盆菜,是从南宋传下来的‘百鸟归巢’。十五种主料层层相叠,每一种都需采用煮、煎、炸、炒、烧等不同方法分别加工。必须要有蚝,这是画龙点睛的,是这道菜的灵魂。”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十四五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做大盆菜,这份对传统美食的执着,源自家族的传承与坚守。
大盆菜宴的习俗从南宋末年在深圳湾及香港新界一带形成。下沙大盆菜一直传承不衰,是历经800多年历史沉淀的传统佳肴,早已超越了其作为一道美食的本身,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深厚的爱国爱乡情怀。
每逢节庆,黄桂兰的酒楼就是最忙碌的地方。“大年三十最多做过650盆,”她回忆道,“要提前两三天准备,全屋子都摆满了食材。”在她看来,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把关:萝卜必须当天采购,鱿鱼要精选后提前腌制,门鳝要晒干备用。“没有这些传统配料,味道就不正宗了。”
大盆菜的传承与发展令人瞩目。下沙大盆菜在2002年以5319席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黄桂兰创新制作了适合三四人享用的“迷你盆菜”,准备在今年的围村风情季推出。
“传统不能丢,但也要与时俱进。”在黄桂兰看来,每一盆菜不仅是一顿饭,更是下沙村八百年文化记忆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美味桥梁。
在不远处的“祥兴隆”私房菜馆,黄锦祥夫妇对传统大盆菜的理解又增添了一份国际视野。黄锦祥夫妇俩从1988年开始做“祥兴隆”私房菜,至今已37年。曾在澳大利亚生活五年的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传统美食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在异国他乡,最想念的就是这一口地道的盆菜香,”黄锦祥感慨道,“正是这份对故乡味道的眷恋,让我们最终选择回到下沙。”
醒狮少年VS“姐姐舞蹈团”
本届围村风情季到来前夕,下沙村青年黄镇辉端坐于大鼓前,双手有力地敲击着鼓面,舞狮队员在他的鼓点指引下与村里的“姐姐舞蹈团”默契配合,为即将到来的围村风情季排练一场全新的精彩演出。
十六七岁正当少年时,黄镇辉加入了村里的舞狮队,跟着教练苦练舞狮技艺。那个重达十六斤的狮头,不仅承载着下沙村的历史记忆,更预示着一个少年与传统文化不解的缘分。
下沙的龙狮文化源远流长。下沙舞龙队成立于1996年,成员约300人,是下沙村民自发组成的一支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队伍。每逢佳节,下沙村都会盘龙舞狮、鼓乐喧天、热闹非凡。长达108米的金龙号称“广东第一长龙”。而舞狮技艺,亦是代代相传的瑰宝。“我们下沙的狮以红黑为色,讲究的是忠义两全。”黄镇辉自豪地说。
随着时代发展,下沙舞龙舞狮逐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舞狮的训练场上,基本功永远是第一课。“马步要稳,弓步要扎实,这是舞狮的根基。”黄镇辉回忆起初学时的艰辛,“每个队员都要从基本功练起,再逐步学习狮头狮尾的配合,最后还要掌握锣鼓镲的演奏。”
在黄镇辉看来,传统绝非僵化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活水。在今年围村风情季的筹备中,下沙村舞狮队大胆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让阳刚的传统狮舞与村里“姐姐舞蹈团”的现代舞同台交融,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目前在教练的带领下,我们正在紧张排练,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体验“发展中的围村”
秋意渐浓,鹏城飘香。即将到来的第七届福田围村风情季将汇聚辖区15个围村的独特魅力,在现代化都市中铺开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据了解,今年的围村风情季以“发展中的围村”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多项精彩活动。11月29日,“村晚”的歌舞将响彻下沙文化广场,15个围村的村民将轮番登台,用最质朴的表演展现最地道的围村风情。与此同时,“村BA”篮球赛将迎来激动人心的总决赛,展现围村青年的蓬勃朝气。特别设立的直播带货环节,让村民化身网络主播,将围村特产、非遗产品通过网络推介给更多人。
说到围村风情,怎能错过那些令人垂涎的地道美味?在沙头街道的大街小巷,众多老字号与宝藏小店共同守护着最纯正的围村味道,也展现出多元融合的饮食风貌。“杨记趣香鸡”、“林记揭阳新亨粿条”、“围村大排档”的生蚝鸡煲、“金至尊烧鹅”明档烧腊等等令人食指大动,每一家老店都凭口碑和实力成为街坊与食客的“心头好”。届时,各村股份公司董事长将亲自出镜,带大家走街串巷,挖掘那些深藏于巷陌、只属于围村人的地道美味。
鼓声已起,盛事将启。这场传承了八百年的围村文化盛宴,正以最年轻的姿态静待揭幕。
晶报记者:吴欣 高志明
受访者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