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成都中小学生正式解锁首个秋假。许多家庭纷纷在假期里走出家门,享受亲子时光。
“这个时间真的刚刚好,天气适宜、景色也美,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很多家长对秋假给予了好评。他们认为,此次假期时间充裕,让亲子出游告别了往日的匆忙,可以沉浸其中陪伴孩子。
不过,集中放假也带来了意料之中的“出行潮”。热门景区门票一票难求,机票和酒店价格水涨船高,让不少家庭切实感受到了“扎堆”带来的烦恼。因此,部分家长也提出了心中的期待:今后的春秋假,是否能够错峰放呢?
家长呼吁:提前通知、错峰放假
首个秋假,市民刘先生一家飞往北京,兑现了对孩子的环球影城之约。“孩子玩了一整天都舍不得走,能避开国庆高峰,体验确实好很多。”刘先生表示,虽然错开了“十一”,却赶上了秋假出行潮。“我们得知放假消息比较晚,机票和酒店价格都已上涨,开销不小。”
王女士一家则选择了经典的九寨沟赏秋之旅。秋天的九寨沟很适合家庭出游,但人潮拥挤让这份体验打了折扣。“景区里人挤人,感觉不亚于‘五一’‘十一’。”王女士认为,如果省内学校能分批放假,游客分布会更均衡,游玩体验也会更好。
来自出行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家长们的直观感受。携程、同程旅行、去哪儿旅行等平台发布的秋假经济第一张“成绩单”显示:四川省内景区门票总体预订量同比增长3.4倍,环比秋假前五天增长1.4倍;从成都出发的机票预订量环比增长22%;火车票同样火爆,成都铁路部门为此增开和重联列车80余列。
如何让秋假体验更好?多位家长都提到了两点:一是希望学校提前通知放假安排,方便规划;二是希望今后能推行“错峰放假”,分区、分批平衡出游人流。
学校看法:区域集中协调错峰放假
在春秋假安排上,相关政策其实已提到了“错峰”。
四川省教育厅表示,尊重区域差异,兼顾学段差异,鼓励错峰安排。成都市教育局春秋假安排中提到:各学校可根据实际,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基础上,自行确定放假时间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实施。
政策赋予了弹性空间,家长的呼声也很高,但学校操作起来是否容易?部分学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虽然理解家长诉求,但实现“自主错峰”却面临多重难题。
一位校长表示,如果同一个区各校放假时间不一致,整个区域教学评估节奏都将被打乱;另一位校长则指出了“众口难调”的问题——学生人数众多,家庭情况各异,任何安排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
在他们看来,更可行的是在区域层面进行统筹。“理想方式是各区(市)县之间实行错峰放假。”有学校负责人表示,这样既能分流出行压力,也便于区内学校保持教学进度同步。“像省内广元、雅安、内江等地的秋假安排在11月19日至21日,这就和成都、宜宾、南充等地的11月12日至14日错开。同理,成都各区是否也可以考虑按区错峰?”
各地做法:地市协同、弹性施策
浙江是春秋假制度的“先行者”。记者注意到,今年10月,浙江11个地市均发布了春秋假相关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具体安排上,浙江采用了“全省统筹、地市协同”的错峰策略。各地市放假时间不同,有效分散出行压力。例如,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金华市区、义乌等地则延后至11月21日至25日;台州、丽水更将权限下放至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细化安排。
广州在春秋假设置上采取了更为弹性的策略,强调“不搞一刀切”,鼓励各区、各学校结合实际自主探索。这种开放态度催生了更加多样化的实践。部分学校全校统一放假,也有学校仅在非毕业班或特定年级推行,更有学校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假期,形成了精细化的“年级错峰”机制。
专家观点:
配套制度的完善
将带来“多赢”局面
春秋假该如何安排?“错峰放假”是否必要且可行?旅游经济和教育行业的专家给出了专业解读。
旅游业内人士分析,“集中放假”易导致旅游资源短期紧张和市场波动,而“错峰放假”可从三方面优化:一是有效分散景区、交通和住宿设施的接待压力,促进旅游市场平稳发展;二是让消费者享受更低密度、更高品质的旅行体验;三是通过与带薪休假制度协同,激发家庭消费潜力,为服务经济注入动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由省级层面统筹推进春秋假是合理可行的路径。他强调,若全省中小学集中在同一时段放假,很可能引发省内旅游拥堵,反而影响学生的休假体验。“应当鼓励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市探索错峰放假机制。”
“像浙江那样,各地市放假时间不必完全错开,相对错开,就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安排。”熊丙奇认为,逐步推行春秋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成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任何改革都可能遇到问题,但关键在于下定决心推进。不去实践,问题就永远无法解决。”
“教育部门、文旅部门和人社部门应当共同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让家长能够根据春秋假安排自己的年休假。”在熊丙奇看来,这种配套制度的完善将实现多重效益: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带动服务消费,达成“多赢”局面。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杨涵表示,四川本次就推出了配套鼓励措施:支持用人单位实行弹性休假,鼓励优先为有未成年子女的职工办理调休;推动博物馆、景区等公共文化和旅游场所推出优惠开放政策。
“更多错峰灵活放假制度,结合对父母陪休制度的支持与保障,有望形成‘亲子错峰游’新趋势,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杨涵说。
随着各地探索深入,春秋假制度正从“要不要放”向“如何放得更好”转变。错峰放假不仅是一个技术性安排,更是一种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民生福祉、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优化实施方案,值得持续关注。(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尹可然 沙西雪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