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奇涛
有人问我,百年后的长沙最该记住什么?我的回答是:那四簇烧了千年的火,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里燃着。
第一簇是幸福烟火。从西汉辛追的烧烤蘸料到如今四方坪的烤串摊,从唐代的夜市雏形到现在的“中国第一夜宵城”,长沙的烟火气从来没断过。傍晚去坡子街,火宫殿的灯笼亮得晃眼,嗦一碗米粉的功夫,能听见邻桌说刚从太平街排队买了糖油粑粑,又要赶去杜甫江阁看夜景。这烟火里藏着的,是长沙人最实在的幸福。
第二簇是文化薪火。铜官窑的窑火烤了一千二百年,从“君生我未生”的瓷诗到现在的文创新品,老手艺在年轻人手里活了过来。上周去书法展,见白发老人和少年人同写“指点江山”,笔墨里的湖湘文脉,就这么代代传着。连潮宗街的“换茶”民俗都醒了,用白沙井水沏的茶,喝着全是老长沙的记忆。
第三簇是智造焰火。谁能想到挖掘机能跳华尔兹?中联重科的智慧工厂里,AR眼镜轻轻一挥就能操控机器,101米的泵车举着“大国重器”的骄傲。湘江上的“橘洲号”游轮也是个奇迹,国潮设计里藏着科技内核,夜游时看两岸灯火,像读一本立体的城市史书。
第四簇是青春热火。马栏山的办公室凌晨还亮着灯,年轻人凭创意“赛马”,把20小时的渲染缩成“一顿饭工夫”。浏阳的烟花试燃会上,无人机编队拼出“我在浏阳说爱你”,让浪漫都有了科技感。这簇火最旺,也最让人安心——长沙的未来,就在这些年轻的心跳里。
这四重火,烧暖了市井,烧活了文化,烧硬了筋骨,烧旺了青春。我的回答很简单:长沙的永恒,就是此刻正在燃烧的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