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社交媒体上,一道题火了
五大道是几条道?


来来来,拿出小本本,一起划重点
- 五大道其实有六条道,从下往上依次是“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构成了天津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
- 名字怎么记?天津人把蛇叫长虫,由此有了一句快速记忆的口诀。
- “马木大长虫” (马睦大常重),还有成都道,一共六条道。
六条道?为何叫五大道?答案藏在天津市档案馆这份1983年11月《五大道区域规划治理纲要》里,这是目前以“五大道”为名的最早记录。
上世纪80年代初,“旧城改造”的推土机轰鸣,亦如今日,津城规划者没有选择大拆大建。划定北至成都道,东至洛阳道、郑州道,西至西康路,南至马场道,将这五条道路的合围区域,进行提升修缮,“五大道”的叫法就流传下来,并成为这一区域的简称。
而这六条道,就藏在这片街区里,成就了今日的五大道神韵,文化的合鸣。
这六条道,都拥有自己的洋名字。冯骥才先生新作《清流——五大道生活(1942——1966)》中说到:
我的人生记忆是从五大道开始的。
我家选中的房子位于五大道的正中的大理道,门牌115号。
五大道是东西向的五六条平行的街道,大理道居中,最初的街名是新加坡道。由于五大道是英国人开发的,最初的地名大多与英国有关,如伦敦道(今成都道)、科伦坡道(今常德道)、爱丁堡道(今重庆道)、香港路(今睦南道)等等。我刚刚住进五大道时街道用的还都是洋名字。
每条路名的变迁都是一次再造,外来建筑,被赋予东方语境。五大道中,也凝结着“混血”美学。庆王府西式回廊搭配中式木雕;英式花园住宅楼建有中式凉亭。
敞开的大门是更深沉的自信
文化的生命力,从来不在固守,而在流转。
秋日津城,入目皆景,越来越多的小洋楼打开大门。
这是五大道唯一的中式祠堂2016年的模样,谁能想到,今日,竟变成天津最热门的人气咖啡馆之一?

民园1920步行街区,拆除围墙,让民园广场和五大道公园手拉手,变身“超级流量池”。
只有自信的文化,才敢于敞开自己,让历史与当代直接对话。
将历史文脉“缝合”进当代城市的肌理之中。这座城市最迷人的,并不是它留下了什么,而是它总能用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将所有的过往,都化作继续向前的生活本身。
这或许正是今日中国的文化姿态:有根,但不保守;开放,但不迷失。丰富自己,也影响世界。
文末划重点
五大道,是六条道!
五大道,是六条道!
五大道,是六条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互动时间
你是五大道原住居民吗?你来过五大道吗?评论区晒出你的“独家记忆”吧!
评论员|王洪波
来源 | 海河云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