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初冬,夹谷山满山深红浅黄,山间茶园依然青翠,仿佛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11月12日上午,在临沭县玉山镇的夹谷关风景区,高娟指着这幅“风景画”告诉记者,“再过一个多月,这里会变成白色的冰雪童话世界。”
一旁,几十台造雪机、压雪车正在检修,等待时机“大显身手”。
与此同时,山下玉山镇半里村里,唐果的老面馒头店正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馒头和豆腐卷很快就要卖光了。“现在每天能卖200多个,周末更多。等到可以滑雪,游客就都来了,估计一天得卖上千。”唐果说。
玩“冰雪”花样,高娟只是“新手”,但是出手“不凡”。20多年前,她在临沂创业,做的是物流生意。凭借着诚信经营和敢于创新,高娟将财源物流发展成为远近知名的物流企业。
2008年,当临沭邀请高娟回乡创业、带动发展时,高娟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开发荒山。当时,夹谷山附近的村民因为果树换代,想要把老梨树林砍掉,恰巧路过的高娟把梨树买了下来,并先后投资栽植了2万多棵树,对这片荒山进行生态绿化,将这里变成绿色覆盖的风景区,每年游客超过10万人。
这座并不知名的小山,怎么能吸引那么多游客?
“夹谷山高仅300多米,虽然地形景貌没有太大优势,但是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高娟介绍,夹谷关景区由夹谷山、葫芦山等十余座山峰组成,曾是孔子齐鲁会盟的传奇圣地,也建有红遍鲁南的沂蒙知青村。
自开发建设以来,夹谷关景区已经完成齐鲁会盟遗址、魁星阁等36处景点的修建,还整修了长达5100多米的军事战备洞,洞内设了军事科普知识展馆、抗美援朝展馆、知青岁月展馆等,成为知名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景区发展,夹谷山周边的村庄也有了变化:乡村道路进行了整修拓宽,村庄更重视绿化美化,村民开始依托景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但高娟发现,景区的发展还是慢了:景区知名度没有“出圈”,游客数量增长缓慢,一些景区后来居上。
景区要发展,旅游项目得“创新”。2019年,高娟在景区内建了个小型的冬日戏雪园,里面有160米长的滑雪道,还有一些可以“玩冰戏雪”的设施,结果项目一下子“火”了。原本是旅游淡季的冰雪季节,3万多名游客为了“冰雪”而来。
从2023年、2024年开始,夹谷关景区做起了“冰雪”大文章,选址新建了妙木山滑雪场:5条赛事级别的专业滑雪赛道,雪道长度长达600米,造雪面积达3万平方米,每天可以接待上万人次的游客。这两年,滑雪场游客就突破15万人。
“滑雪场一开,直接拉动当地就业200余人。等到今年我们的温泉宾馆等相关服务设施启动,增加就业人数将翻番。”高娟说,滑雪场搭配温泉宾馆,既能保障游客的游玩体验,又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可以实现客源利润最大化。“我们的游客来源七成以上是长三角地区,以后会继续推进跨区域旅游。”
相较于夹谷关景区由“绿”转“红”再变“白”,周边的村庄也跟着“改头换面”。山下,玉山镇的“遇山半里”乡村振兴片区正是依托景区而建,半里村陆续建了民宿、滑冰馆、猫冬小院等生活服务点,准备将冬季滑雪游客“留”在村里。
“游客在山上滑雪,可以到山下吃、喝、住、购。”玉山镇党委书记袁军认为,“根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文旅产业可以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催化剂’。我们将继续补齐乡村文旅基础设施的短板,比如升级乡村道路、优化民宿服务等,让乡村既能‘留客’,也能‘留心’。”
当前,半里村不仅村子变美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像唐果一样,很多村民开起了小吃店、滑雪租赁店、民宿等,生活也变得红火起来。“游客来了,就要千方百计把他们‘留住’。”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春途说。
不仅是冬天,目前夹谷关景区又在筹划建设森林探险水世界项目。“这是夏季项目,包括激情漂流、森林水世界、玻璃栈道等户外运动项目,能够把景区3个月旅游旺季拉长到9个月,预计新增游客20万人次。”高娟说,明年夏天游客就可以“漂流”啦。
“我们今年又增加了500套滑雪设备,其他相关工作都有序推进。”滑雪场负责人皮秀堃告诉记者,夹谷山景区和山下村民会给游客带来这个冬天的“白色”惊喜。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珊珊 秦承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